來源:河南科技報
近日,山東省壽光市的菜農張先生反映說,他家拱棚里種的茄子半邊葉片出現黃化死亡,而另外半邊葉片卻生長正常,他使用核苷酸、甲殼素等來緩解危害,但茄子黃葉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尤其是在澆水之后,病株越來越多。問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張先生描述的癥狀非常像黃萎病的危害癥狀,黃萎病發病就是多從植株或葉片的一側發展,出現半邊萎蔫枯黃,另一側生長正常的現象。因為沒有看到病株,筆者也不能確定就是黃萎病的危害,于是就來到了張先生的拱棚里。
筆者觀察發現,茄子的黃葉多出現在植株的下部,并且病葉以主葉脈為分界線,黃化的半邊葉片沒有病斑,且多是均勻黃化,故認為不是藥物刺激引起的葉片黃化死亡。將病株拔出后剖開病株根莖發現,植株的維管束變為褐色,而這正是典型的茄子黃萎病危害癥狀。因為藥不對癥,所以張先生一再施治不見效果,且發病越來越嚴重。
茄子黃萎病主要靠澆水傳播,菜農應將棚內病株及時拔除,并在定植穴內撒入多菌靈殺菌消毒,將病株周圍的土壤培高,以防澆水時水漫過定植穴導致病菌隨水傳播。同時應用藥物進行防治,可用50%多菌靈磺酸鹽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30%苯噻氰乳油1000倍液進行灌根,每株灌藥液100毫升,間隔6-8天灌根1次,連灌3-4次,預防效果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