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艷池 來源:河北科技報
地蕓豆-棉花間套種模式是滿城縣一項特色種植模式,該種植模式每畝產地蕓豆1750公斤,產值1300元,產籽棉200公斤,產值960元,兩項總產值2260元,扣除成本430元,畝效益1830元。其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一、品種選擇
地蕓豆選用生育期為50~55天的中早熟品種美國紅,棉花選用良種抗蟲棉。
二、播前準備
1.澆足底墑水。如土壤墑情不好,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洇地造墑。
2.施肥。每畝施有機肥(雞、圈肥為主)2~3立方米、碳銨25公斤或尿素10~15公斤,撒于地面后進行淺中耕。
3.精細整地,作畦。一般畦寬2~2.2米或4~4.4米。
三、提早播種
1.播種期。地蕓豆3月上、中旬播種,棉花在4月中、下旬播種。
2.播種形式及密度。選用1.8~2微米的超薄地膜進行覆蓋,地蕓豆采用大、小行開溝穴播,每穴3~5粒種子,深度為2~3厘米,每幅地膜種6行,大行40~50厘米,小行17~18厘米,平均行距33厘米,穴距17~25厘米,畝穴數0.75萬~1.1萬穴,畝播量12.5~15公斤。用鏟刀挖穴點種棉花,每穴點種3~4粒,播深2~3厘米,畝播量0.6~0.75公斤,播后蓋土呈饅頭形,便于澆水或雨后破板出苗,行距66~90厘米,株距30~35厘米,畝株數2400~2900株。
四、栽培管理
㈠地蕓豆管理
1.破膜放苗。地蕓豆從3月下旬開始出苗,經10~15天完成出苗過程,需每隔2~3天檢查出苗情況,一般待子葉展平,及早破膜放苗,防止高溫燒苗。
2.封土保濕提溫。地蕓豆苗齊后,用細土將放苗口用土封嚴,避免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度,有利于提高地溫,促苗生長和高溫殺草。
3.畦面撒土防雜草。對雜草嚴重的地塊,在膜上方壓一層細土,可防雜草生長為害。
4.防病治蟲。因地蕓豆播種偏早,溫度低,濕度大,苗期立枯病、根腐病發生嚴重,要用抗枯寧等藥劑進行噴霧及灌根防治。蟲害主要是地老虎、金龜子、棉鈴蟲等。地老虎、金龜子等地下害蟲用辛硫磷毒土、毒餌或滅掃利噴霧進行防治,棉鈴蟲用菊酯類農藥進行噴霧防治。
5.澆水施肥。一般掌握豆角長到2~3厘米時澆第一水,對播前沒施化肥的地塊結合澆水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
㈡棉花管理地蕓豆與棉花共生時間40~50天,此期棉花處在苗期,地蕓豆處在開花結莢期,肥水需求及供應矛盾突出,根據這一特點,應重點抓好以下技術落實:
1.早清秧中耕。5月底至6月初,地蕓豆采摘完后應立即清秧,對棉花進行中耕松土,破板提溫。
2.追肥澆水。第一次施肥在6月中下旬,結合澆水每畝施二銨5~7.5公斤、尿素5~7.5公斤,第二次施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花鈴期)進行,施尿素7.5~10公斤。
3.整枝。因棉花株行距大,通風透光好,后勁較足,管理上以抓伏桃和秋桃為主,特別要抓住早秋桃。①打頂:在7月15~20日之前打完,每株留果枝10~12個。②打群尖:下部2~3個果枝留果節2個,中部3個果枝留3個果節,其余上部果枝留4個果節。并及時去掉瘋杈和贅芽。
4.化控。在打頂前后,每畝用縮節安3~4克噴霧化控。
5.病蟲防治。①地下害蟲防治方法同地蕓豆。②棉鈴蟲:對2代棉鈴蟲進行1~2次噴霧防治。③紅蜘蛛:地蕓豆紅蜘蛛發生較重,并且殘留量大,清秧后用阿維蟲清、達螨靈等進行噴霧防治1~2次。④棉椿象、棉薊馬:用辛硫磷、菊酯類農藥進行防治1~2次。棉花病害主要是棉期立枯病,防治方法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