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中,黃瓜葉片經常出現黃褐色的病斑,嚴重影響產量。雖然用多種農藥交替防治,但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往往是多種病害混合發生,所以用一種類型的農藥防治不會奏效。
目前棚中綜合發生的葉部病害及癥狀 霜霉病:成株期發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初期,葉片正面發生水漬狀淡綠色或黃色的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由黃色變成淡褐色,受葉脈限制形成多角形的病斑,在葉片背面病斑處生成紫灰色霉層。在潮濕的條件下,霉層變厚,呈黑色。嚴重時,病斑連接成片,全葉黃褐色,干枯卷縮,甚至全葉枯死。炭疽病:葉片受害,初出現水浸狀小斑點,后擴大成近圓形的病斑,紅褐色,外圍有一圈黃紋。在干燥的條件下,病斑中部破裂形成穿孔,葉片干枯死亡。后期,病斑出現小黑點,潮濕時長出紅色黏質物。細菌性角斑病:成株期葉片受害,初為水漬狀淺綠色斑點,擴大后變淡褐色,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乳白色黏液即菌液。圓葉枯病:葉片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浸狀,圓形,直徑10~30毫米,后變褐色,濕度大時表面生黑褐色霉層。細菌性葉枯病:葉片病斑初為退綠色水浸狀,圓形,后擴大呈近圓形或多角形,直徑1~2毫米。周圍有退綠暈圈,病葉背面不易見到菌液,有別于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緣枯病:葉部發病,初在水孔附近產生水浸狀小斑點,后擴大為淡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周圍有暈圈。嚴重時產生大型水浸狀病斑,由葉緣向中間擴展,呈契形。葉斑病:葉片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0.5~12毫米,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灰色霉層。褐斑病:葉部病斑初呈淡褐色,后變褐綠色,略呈圓形,直徑6~12毫米,多數病斑的擴展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或多角形。有的病斑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層。細菌性圓斑病:葉片正面初現黃化區,背面現水漬狀小斑點。病斑擴展為圓形或近圓形,很薄,黃色至褐黃色,中間半透明,周圍具黃色暈圈,菌液不明顯。上述病害發生所需的環境條件基本相同:較高的空氣濕度,黃瓜生長期適宜的溫度。因此,在冬季大棚中,在通風換氣較少的情況下,極易混合發生。由于癥狀大多相同,不易區別,因而多數當作真菌性病害防治,致使細菌性病害猖獗,反過來又促進了真菌性病害的嚴重發生。(河北省武邑縣蔡徐農技信息中心 蔡占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