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信息報
一、品種選擇選擇蒼山白皮大蒜,這是一個優良的地方品種。該品種發芽快,葉尖呈金黃色,品質好,產量高。
二、建造土暖窯蒜黃生長期短,對溫度適應范圍廣,在12-30℃條件下均能生長。因此,利用冬春農閑季節生產,生產場地要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的地塊,以利于提高暖窯的溫度,減少凍害。同時,當外界溫度升高時,又能很好地放風降溫。冬季或早春外界氣溫低,采用暖窖生產無公害蒜黃是一種較理想的栽培方法,具有投資小、建窯簡單、生產操作方便等優點。挖暖窯,一般高度為2-2.5米,入土深為1米,露出地面高度為1米、窯長7米、窯寬7米(栽培面積掌握在50平方米左右),在上面用木架或竹竿支好(一定固定牢固,上面要蓋土),然后鋪放玉米秸、稻草、小麥桔或破草苫等遮蓋物,最上面蓋土,厚度為40厘米左右,在四個底角處各留有一個放風窗口。挖入口,寬度為40-50厘米,兩側用磚壘好。栽培床土以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好,土層厚度為10-12厘米左右,栽培池的畦面要平,鋪沙或沙壤土6厘米左右,耙平后栽蒜。
三、擺蒜種大蒜鱗莖有一定的休眠期,為了打破休眠,促進發芽,播種前要進行處理。方法是剝除鱗莖的外皮、基部莖盤以及蒜瓣的部分或全部蒜皮,以利水分吸收和氣體交換。播前應進行0-4℃的低溫處理,經低溫處理的種蒜,可提前出苗。此外,播前還要用清水浸種一晝夜,使種蒜充分吸水,加速發芽。為了提高單位面積上的產量,播種時要盡量采用密植栽培的方法,種植時將蒜頭一個挨一個的緊密地種植于栽培畦中,蒜瓣間盡可能不留空隙。一般每平方米約用種蒜20公斤左右。播種后隨即覆蓋3-4厘米厚的粘土,澆一次透水,同時蓋好遮光覆蓋物。
四、畦面管理蒜黃主要利用大蒜鱗莖貯存的養分轉化形成鮮嫩的葉片供食用,管理的關鍵是適時適量澆水,控制好土壤濕度,促進葉片迅速生長。土壤過干,葉片生長緩慢,影響產品品質和產量。但在密閉條件下,如空氣、土壤濕度過大,又常易發生腐爛現象。所以,盡量減少澆水,一般是種植后澆一透水,保持較高的濕度,保證種蒜迅速出苗。以后,可根據外界氣溫,土壤濕度、蒜黃生長狀況,靈活澆水,不能使暖窯內濕度過高。生長前期,噴水量要少,后期逐漸增多。收獲前再適量澆小水一次,既保證了蒜黃的產量和質量,又可為收割后繼續生長奠定基礎。進入立冬節氣后,外界溫度明顯降低,要在栽培窯內生火爐(可自制小土爐)以提高溫度,使其保持正常的生長,當白天溫度超過20℃時要放風降溫度,防止高溫徒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