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地施肥:一般應選擇中等肥力的田塊種植,沙壤、輕沙壤土均可,要求遠離工廠以防止污染(一般直線距離在500米以上)。基肥一般可畝用25%的復合肥40公斤或45%的復合肥30公斤。如使用有機肥,一般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加碳銨25千克和過磷酸鈣15千克即可。
2 播種期的確定與品種選擇。中國南方(以秦嶺、淮河為界,不包括西南地區)綠豆的播種期可從3月20日到8月1日之間,但廣東、廣西和福建等省區由于冬季來臨時間較遲,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推遲1-2星期種植。一般早播宜選用中綠1號(Vc1973A)和蘇綠1號(V2768A)等中熟品種,遲播或需要生育期較短(套作)適宜選用蘇綠3號(V3726)等早熟品種。根據特殊需要,也可選用中綠4號(抗豆象),蘇黃1號(黃種皮綠豆)或蘇黑1號(黑種皮綠豆)。
3綠豆可與其它作物進行不同的間套作栽培模式。
3.1 綠豆與甘薯套作技術。一般綠豆與甘薯套種,甘薯大行距(60cm)隔一溝套種一行綠豆,采取2∶1的種植組合。
3.2 綠豆與棉花套種技術。如綠豆與棉花套種,棉花采用大小行種植,寬行80cm,窄行50cm,4月20日在棉花播種時在寬行套種1行綠豆。
3.3 綠豆與玉米套種技術。
3.3.1 綠豆與春玉米套種技術。春玉米套種綠豆春玉米采取大小行種植,大行l米,小行45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3000株左右;或大行1.5米,小行45厘米,株距25厘米,每畝2800株左右。玉米授粉后,在大行間套種4行生長期短、株小、結莢集中的早熟綠豆。行比為2:4,或者行比為1:1,即單行春玉米行間套單行綠豆。
3.3.2 綠豆與春玉米間作技術。夏玉米間綠豆夏玉米大小壟種植,在大行間套種3行早熟綠豆。如果麥田套種玉米又要間綠豆,則綠豆可在麥收后立即滅茬播種;若麥收后復種玉米,綠豆可與玉米以3:2的形式同時播種。
3. 4 綠豆與夏芝麻混作技術。小麥或油菜收后,綠豆與芝麻同時混種,芝麻收獲后正值綠豆盛花、結莢期,光照充足,有利綠豆生長和子粒飽滿。
4 綠豆種子處理防治綠豆象技術。綠豆象的成蟲產卵于豆粒或嫩莢上,幼蟲孵化后蛀人豆粒內為害。防治方法如下:種子入庫前豆粒進行50℃高溫滅蟲;每千立方米用氰化鈉1.5千克熏蒸48小時,溫度在20℃以上,殺蟲效率為100%,而且不影響發芽率;密閉貯藏缺氧保管;少量貯存可放在開水中浸20分鐘,撈出曬干放在缸內,能保存很長時間,且不影響發芽率。
5地膜覆蓋與播種。
5.1 地膜覆蓋技術。地膜覆蓋不但可以增加溫度和保持濕度,另外可以控制苗期草害。一般在4月下旬前播種或地溫低于12度,必須采用地膜覆蓋。播種可采用機播和人工點種兩種方法。機播時,鋪膜、施肥、點種一次完成, 播種深度為5厘米。人工點種結合耕地施入肥料,平地覆膜,打孔點種,每幅膜上種兩行。
5.2 播種密度。旱地行距為35~40厘米,株距為8~10厘米,每畝留苗1.6萬~2萬株。若穴播則穴距為20~25厘米,每畝留苗2萬~3萬株。水澆地撒播株距為10~15厘米,穴播株距為20~25厘米,每畝留苗1.4萬~1.6萬株。
6 田間管理技術。
6.1放苗、定苗。鋪膜點種后遇雨播種孔易板結,影響出苗,因此,出苗時要注意放苗,間苗要分兩次,第一次兩片真葉展開,第一復葉出現,苗高4-5厘米進行。每穴留2株,一周后結合拔苗進行定苗,每穴留1株。
6.2中耕澆水。地膜覆蓋綠豆中耕是淺鋤,消滅膜間溝里的雜草。綠豆的花莢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有條件的地加膜間溝澆水,滿足綠豆對水分的要求,才能達到莢多、粒飽。
6.3 及時防治病蟲害。綠豆的病蟲害有葉斑病、病毒病,可用50%多菌靈粉劑防治。綠豆蚜蟲危害十分嚴重,每年造成減產40%以上。蚜蟲防治上要做到治早、治小、治了,用神農丹底施或氧化樂果噴霧防治。
6.4根外施肥。初花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40~60克、鉬酸銨25~35克、硼砂15~25克,各對水15~20公斤,分別葉面噴霧。
7 一次性收獲技術。 如要采取機械化收獲,播期應延遲至6月中旬,以縮小分枝和主莖豆莢發育速度上的差異。并在群體中黃莢和黑莢兩者之和達到70%時,均勻噴施40%乙烯利水劑150g/畝于綠豆植株上,一周后豆葉脫落,可進行機械化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