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玉米穗腐病在我省各玉米產區普遍發生,主要發生在玉米生長中后期,2009年在內黃縣、南樂縣、安陽縣的某些地塊一些品種發病率高達90%,有30%~50%的穗發生腐爛。
發病癥狀 玉米穗腐病主要發生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玉米苞葉變黃以后是發病的高峰期,青苞葉玉米一般不受害。穗尖苞葉及干死的花絲最先腐爛,呈濕腐狀,剝開穗尖苞葉,常見有大量的白色菌絲附著在苞葉上和玉米粒上,若發病較嚴重可見到紅色粉狀物。發病嚴重的穗整穗變腐爛,出現大量紅粉。
發病原因 一、氣候條件是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進入9月,我省大部分地區陰雨天氣占到了該月天數的1/2以上,為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造成了大量的爛穗。二、不同的玉米品種之間抗病性存在差異。有研究表明:苞葉緊的果穗類型比苞葉松的類型抗病,成熟時果穗下傾的類型比果穗直立的類型抗病,超甜玉米比普甜玉米感病,雜交種比自交系易感病,苞葉長而緊的品種發病重。三、凡玉米螟危害嚴重的地塊發病重。玉米螟的危害造成大量傷口,為病菌的侵入提供條件。四、種植密度過大、氮肥施用量大、田間郁蔽、通風透氣性差,造成高濕小氣候,有利于病菌滋生和侵入。
防治措施 清除病原:玉米收獲時將田間的玉米稈結合深耕翻入土中徹底腐爛,不為病菌提供滋生的場所。合理密植:一般緊湊型品種每畝密度應在4000~4500株為宜,中間型和平展型品種在4000株以下為宜。合理施肥:采取測土配方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重視拔節期或孕穗期的追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防治病蟲害:心葉期用50%辛硫磷和煤渣按1∶100配成粒劑,每株丟心2克,或用BT乳劑100克對水30公斤噴霧。大喇叭口期用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或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200克制成藥土點心。吐絲期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果穗。在蠟熟前期或中期,剪去或剝開果穗1/2長的苞葉,是防治該病的有效措施。已成熟的玉米要及時收獲。(河南科技學院植物保護系 徐瑞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