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臺區農技中心 張紅旗
一、小麥品種布局
北部山區(金鎖、玉華):以晉麥47為主主栽品種,搭配種植銅麥4號。
中東部塬區(高樓河、阿莊、紅土、廣陽、印臺):以晉麥47、臨豐3號為主栽品種,搭配種植運旱22-33、長旱58,示范推廣種植銅麥5號、西農928。
東南部丘陵溝壑區(陳爐、王石凹):以晉麥47、銅麥4號為主栽品種,搭配種植晉麥54、長6359,示范推廣種植20410、銅麥5號、西農928。
二、深耕蓄水,整地保墑
根據“淺深淺”的原則,做到“三耕兩耙”。前作收獲后,及時滅茬淺耕,耕深10厘米。七月上旬深耕一次,耕深20厘米以上,耕后輕耙一次。八月淺耕一次,耕深10-15厘米,耕后耙耱。三耕以后,如遇大雨,要及時耙耱保墑。
三、氮磷配合,飽施底肥
畝產200公斤小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碳銨35公斤,磷肥40公斤,硫酸鉀5公斤;畝產200-300公斤小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公斤,碳銨45公斤,磷肥50公斤,硫酸鉀8公斤;畝產300-350公斤小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2500公斤,碳銨55公斤,磷肥56公斤,硫酸鉀10公斤。
四、適時播種,保證全苗
海拔1000米處的適宜播期在9月18日左右。海拔每降低1000米,播期推遲2-3天。陰坡地略早。陽坡地稍晚;薄地略早,肥地略遲。適期播種,應保證畝苗15-18萬,一般畝播量應在8-10公斤左右。應盡量采用條播、溝播,山地用水平溝種植法。墑足時播深5厘米,墑差時,播深可達到6-7厘米。
五、加強管理,培育壯苗
播種后出苗前,遇雨板結時,應及時耙耱破枷,出苗后及時檢查有無缺苗斷行,缺苗田塊應及時用同品種催芽補種。
4-5葉期,對葉片窄小、黃綠,根少苗弱,分蘗缺位數多的田塊,應及時追肥。可畝施尿素5-10公斤。十月中旬,對葉片過大,葉色深綠,分蘗超位,群體過大的旺苗,應及時鎮壓。通過上述措施,使冬前主莖7葉左右,單株分蘗4-5個,次生根6-8條,植株生長健壯墩實,畝分蘗50-70萬,葉面系數0.9-1.0,越冬前應耱地保墑。
早春頂凌耙耱。返青后表土過虛的田塊應碾耱,板結的耙耱,草多的鋤耱。弱苗或冬前旺苗脫肥田塊,每畝可用尿素和磷酸二銨各2-3公斤趁墑追肥。返青到起身期的旺苗,宜鋤碾耱控制,起身到拔節期的旺苗,用0.2%的矮壯素或150PPm的多效唑噴1-2次。兩次間隔一周左右。抽穗后有早衰趨勢的田塊,可噴2%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
麥蚜嚴重的田塊,噴40%的氧化樂果,麥蜘蛛嚴重的田塊,噴阿維菌素或噠螨靈,銹病發生田塊用0.5%的粉銹寧噴霧。
當小麥全株變黃,籽粒變硬時,應及時收獲。過早或過晚對產量和品質均有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