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紅葉莖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一般初花期開始發病,盛花期至結鈴期發病較重而且較普遍,受害輕的植株黃瘦鈴少而小,纖維短,吐絮不暢,發病重的則植株提前枯死,造成棉鈴不能成熟,對產量影響極大。
癥狀 發病初期,葉片出現紅色、紫色斑點,逐漸擴展至全葉紅褐色、褐色,葉片自下而上脫落成光桿。有時病葉亦可呈紅黃色,并且伴有植株萎蔫現象,最終導致全株死亡。與真菌病害不同點,葉脈仍為綠色,維管束不變色。
病因 暴雨聚晴,蒸騰作用旺盛,根系淺吸收養分能力差,出現生理失調,會造成棉花紅葉莖枯病發生,鉀肥不足可加劇病情發展。通過連年調查證實,棉花紅葉莖枯病在施鉀少的田塊發生較重,沙壤土田塊發生重。
另外,早衰的田塊發病較重,其主要原因是旺盛的生殖生長期肥水供應不足,造成根系生長環境不良,使棉株的抗逆性差,促使紅葉莖枯病發病加重。
防治措施 防治棉花紅葉莖枯病,應從播種時就要狠抓預防措施。重施農家肥,增施磷鉀肥,配方施肥,改善土壤肥力,修好排灌系統,防旱除漬。棉花發病以后,及時噴施甲霜靈、多菌靈等殺菌劑2~3次,防止其他病菌的入侵,緩解病癥。噴藥時可以畝用100克磷酸二氫鉀作葉面肥使用,既可補肥,又可達控病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