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莖和莢,幼嫩的葉片尤易被害。葉片染病 葉上病斑圓形,直徑1mm左右,常分布于葉脈兩側,初呈灰白色,后變黑褐色,最終病葉兩邊向上反卷,變黑干枯。莖和葉柄染病 病斑大小不等,小的橢圓形,大的病斑融合長達2cm,黑褐色,肥厚隆起,瘡痂狀,上生不明顯的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 | |
|
|
病原 Sphace10ma glycines Kurata et Kuribayashi 稱大豆痂圓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單生或聯生于角質層下的擬薄壁組織的基質上,枕形,上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初無色,后變褐色,很短不分枝,頂端鈍形或略尖,無隔或具一個隔膜,大小8-16×4-5(μm),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或橢圓形,無色或褐色,單胞,內含1-2個油球,大小5-14×2-5(μm)。有性態為Elsinoe glycines Jenkins 稱大豆痂囊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
|
| |
|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精選無病種子,進行種子消毒。(2)與禾本科作物進行三年以上輪作。(3)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殘體,秋翻土地將病株殘體深埋。(4)增施底肥,采用大豆配方施肥技術,注意氮、磷、鉀的合理搭配,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 |






和黑痘病.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