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Phaedon brassicae Baly鞘翅目,葉甲科。別名猿葉甲、白菜猿葉甲、烏殼蟲。異名Phaedon incertum Baly。分布北起遼寧、內蒙古,南至臺灣、海南、廣東、廣西。 寄主 油菜、白菜、蘿卜、芥菜、花椰菜、萵苣、胡蘿卜、洋蔥、蔥等。 為害特點 以成蟲和幼蟲取食葉片呈缺刻或孔洞,嚴重時,食成網狀,僅留葉脈,造成減產。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3.4mm,寬2.1?2.8mm,卵圓形;背面藍色,帶綠色光澤;腹面黑色,腹部末節端緣棕色;觸角基部2節的頂端帶棕色;頭小,深嵌入前胸,刻點相當深密;觸角向后伸展達鞘翅基部,第2節與第4節等長,短于第3節,端部5節明顯加粗;鞘翅刻點排列規則,每翅8行半,肩瘤外側還有一行相當稀疏的刻點;后翅退化,不能飛行。卵長橢圓形,但一端較鈍,約1.2一1.8×0.46一0.54(mm);初產時為鮮黃色,漸變暗黃色。幼蟲末齡幼蟲體長6.8?7.4mm,灰黑色而帶黃; |
|
各節有黑色肉瘤8個,在腹部每側呈4個縱行。蛹體長3.4?3.8mm,近半球形,黃色;腹部各節沒有成叢的毛,腹部末端也沒有叉狀突起。 生活習性 南方該蟲常與大猿葉蟲混合發生,在長江流域年生3代,以成蟲越冬;在廣東年生5代,無明顯越冬現象。2月底3月初成蟲開始活動,3月中旬產卵,3月底孵化,4月份成蟲和幼蟲混合為害最烈,下旬化蛹及羽化。5月中旬氣溫漸高,成蟲蟄伏越夏;8月下旬又開始活動,9月上旬產卵,9一11月盛發,各蟲態均有,12月中下旬成蟲越冬。越冬場所為枯葉下或根隙,略群集。當夏季氣溫不高,食料豐富時,夏眠縮短或不休眠。成蟲壽命長,平均約2年。卵散產于葉柄上,產前咬孔,一孔一卵,橫置其中。卵期約7天。幼蟲喜在心葉取食,晝夜活動,以晚上為甚。幼蟲發育歷期,在第一代約21天,其他各代7?8天。老熟幼蟲入土3cm左右筑土室化蛹,蛹期7?11天。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秋冬結合積肥,清除菜田殘株敗葉,鏟除雜草,可消滅部分越冬蟲源及減少早春害蟲的食料。(2)藥劑防治防治成蟲可噴灑21%滅殺斃(增效氰?馬乳油)6000倍液或20%菊?馬乳油3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l000倍液、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9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或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后兩種藥劑還可以灌根方式防治幼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