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病株生長瘦小,株高僅為健株的4/5-1/2。葉片常表現三種特征:一是嫩葉呈不均勻褪綠型花葉。二是中、上部葉片皺縮,窄小,葉緣略上卷,并出現黃色小斑或綠色皰斑。三是中上部葉片的葉脈黃化或彎曲。 | |
|
|
病原 尚未完全定論。據湖南、江西報道初步認為是病毒。1989年彭超美等在矮化、褪 斑駁型苧麻病葉中提取到健葉中沒有的類似病毒的核糖核酸,與已知的類病毒結構和性質十分相近,認為可能是一種新類病毒。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病通過種根、分株、嫩梢等無性繁殖材料及花葉蟬(Arboridia sp.)粉虱、嫁接等傳播。帶病的無性繁殖材料是該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蔸是該 |
|
病田間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蔸的跑馬根、龍頭根、扁擔根傳毒率達100%,嫁接傳毒率為95.7%,花葉蟬(Arboridia sp.)和粉虱的傳毒率為9.3%。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鉀肥不足發病重。氣溫22-26℃,潛育期6-8;28-30℃為12-14天;夏季高溫則出現隱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