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Ochyrotica concursa Walsinghan屬鱗翅目,羽蛾科。別名 甘薯褐色羽蛾、圓鳥羽蛾、甘薯鳥羽蛾、臺灣圓翅鳥羽蛾。分布在中國東南、華南、臺灣等地。 寄主 甘薯。 為害特點 初孵幼蟲潛入未展開的嫩葉內嚙害,有的吐絲把薯葉卷成小蟲苞匿居其中啃食,受害葉留下表皮,嚴重的無法展開即枯死,輕者葉皺縮或葉脈基部遺留食痕,也有的食成缺刻或孔洞。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6mm,翅展15mm,全身及后翅黃褐色,前翅灰黃色,近外緣具褐斑,頂角呈彎鉤狀。前翅、后翅均不分支,翅上無羽狀鱗毛。卵長橢圓形,淺綠色。末齡幼蟲體長9mm左右,綠色,背線紫紅色,體節上生有很多小毛瘤,瘤上生細短剛毛。蛹長8?9mm,暗綠色,背脊尖突,背線紫褐色。 生活習性 我國東南、華南年生7?8代,臺灣12代,末齡幼蟲在薯葉基部葉脈匯集處或薯葉半卷處綴薄絲化蛹,蛹期8?20天,羽化后的成蟲喜隱蔽在茂密的薯 |
|
葉下,靜止時前翅平張,后翅收攏在前翅之下,交配后把卵產在葉背,卵期6-19天。幼蟲食害甘薯新梢嫩葉,幼蟲期20多天。蛹期8?20天,成蟲壽命10多天,長的可達40多天。 防治方法 參見甘薯白羽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