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phaeroderma apicale Baly 鞘翅目,葉甲科。分布寧夏、甘肅、湖北、湖南、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四川、云南等省。
寄主 玉米、高粱、谷子、小麥、水稻、竹及多種禾本科植物。
為害特點 幼蟲為害高粱、玉米時潛食葉肉,形成蟲道,僅留表皮;成蟲在葉背與葉脈垂直的方向咀食葉肉,形成與葉脈垂直的枯條。可為害多種禾本科植物。近年該蟲在甘肅、湖北、四川為害玉米十分嚴重。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2.8mm,寬1.5?2mm,黃褐色,卵圓形,鞘翅除端部黃色外全為黑色,頭頂光潔,額瘤橫形、斜放,彼此分開較遠,后緣、頭頂分界不明顯,復眼大,兩眼間距短;觸角空距較大,隆起;唇基凹陷;上唇寬,中部生6根刻點毛排成一橫列。觸角粗壯,3、4節細,短于第2節,從第5節向上顯著增粗。前胸背板寬是長的2倍,后
緣中部向后凸,兩側呈拱弧狀;盤區刻點細密。小盾片三角形。鞘翅刻點與前胸的近等粗,密且混舌。(圖右)
生活習性 甘肅年生1代,以成蟲越冬。翌年4月成蟲出蟄活動,5月中旬把卵散產在葉片表皮下,5月下旬進入幼蟲孵化和為害期,7月上旬老熟時入土化蛹,7月下旬成蟲羽化,11月成蟲入土越冬。此蟲喜陰,樹蔭下蟲口密度高。
防治方法 參見粟凹腸跳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