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Pachnephorus lewisii Baly屬鞘翅目,肖葉甲科。別名粟灰褐葉甲。過去誤訂為粟番死甲。分布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西北等地。山西、河北、河南、遼寧粟產區發生重。
寄主 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旋花科、唇形花科、錦葵科等14科40多種植物。嗜食谷子和小薊等。 為害特點 谷子萌芽出土時,成蟲大量轉入谷田,咬食幼苗的生長點,使幼苗未出土即死亡,俗稱“劫白”;谷苗出土真葉現綠時,從基部齊土咬斷,造成死苗,俗稱“劫青”,造成缺苗斷壟,致改種或毀種。幼蟲也可為害寄主的幼根。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3mm,近橢圓形,土褐色或灰褐色,稍帶銅色光澤,體背密被淺褐色和白色鱗片,腹部、足有灰白色鱗片,頭小,向前下方彎,觸角念珠狀,11節。第1節膨大為球形,2?6節細,末端5節扁寬。前胸背板近圓形,鞘翅基部寬于前胸背板,鞘翅上具刻點不規則。胸足3對等長。中足、后足脛節末端無距,脛端部外側呈半月狀,腹部腹面可見5節,基部1節長等于其余4節之和。卵長0.5一0.6mm,橢圓形,初乳白色,近孵化時變深。末齡幼蟲體長約5mm,身體稍彎曲,乳黃色,頭部黃褐色,胴部13節,1節細,9?11節略膨大,其余各節漸細縮,4?7節各具1對小肉瘤,肉瘤上生有3?7根細毛。3對胸足,短彎。裸蛹長3mm左右,初白色,后變暗,腹未有2條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