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8-0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704
 

    癥狀 又稱小麥黃花葉病。該病在冬小麥上發生嚴重。染病后冬前不表現癥狀,到春季小麥返青期才出現癥狀,染病株在小麥4?6葉后的新葉上產生褪綠條紋,少數心葉扭曲畸形,以后褪綠條紋增加并擴散。病斑聯合成長短不等、寬窄不一的不規則條斑,形似梭狀,老病葉漸變黃、枯死。病株分蘗少、萎縮、根系發育不良,重病株明顯矮化。

    病原 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簡稱WSSMV,稱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又名小麥黃花葉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irus)。屬馬鈴薯Y病毒組。病毒粒體線狀,大小200?3000×13(nm)。病株根、葉組織含有典型的風輪狀內含體。鈍化溫度50℃經10分鐘,稀釋限點1000?1000000倍。地區不同致病力有差異,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梭條花葉病毒主要靠病土、病根殘體、病田水流傳播,也可經汁液摩擦接種傳播。不能經種子、昆蟲傳播。傳播媒介是一種習居于土壤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該菌是一種小麥根部的專性弱寄生菌,本身不會對小麥造成明

顯為害。冬麥播種后,禾谷多粘菌產生游動孢子,侵染麥苗根部,在根細胞內發育成原質團,病毒隨之侵入根部進行增殖,并向上擴展。小麥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狀態,翌春表現癥狀。小麥收獲后隨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越夏。病毒能隨其休眠孢子在土中存活10年以上。土溫15℃左右,土壤濕度較大,有利于禾谷多粘菌游動孢子活動和侵染。高于20℃或干旱,侵染很少發生。播種早發病重,播種遲發病輕。

    防治方法 (1)選用抗、耐病品種 常年發病地區選用

繁6、8165、80、86、西鳳、寧豐、濟南13、堰師9號、陜農7895、西育8號等優良抗病品種。(2)輪作倒茬 與非寄主作物油菜、大麥等進行多年輪作可減輕發病。冬麥適時遲播,避開傳毒介體的最適侵染時期。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3)加強管理 避免通過帶病殘體、病土等途徑傳播。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