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水稻科技小院”擁有水稻種植面積1000多畝,圍繞“之江論道(稻)首位區、看禾選種核心區、品種創新示范區、美麗田園標桿區、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基地先后被評為“浙江省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核心基地”、“長江下游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首批“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
一是立足高標準建設。構建“政府引導、科研支撐、企業主體、多方協同”的運行機制。依托單位嵊州市良種繁育場作為省定點國有農場,提供千余畝核心試驗基地;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科協、浙江省種子管理站、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等開展合作,注入前沿技術與智力資源;與種業公司、種糧大戶、稻谷收儲企業等聯合形成產供銷一體的推廣模式,促進品種大面積推廣。成為紹興市唯一入選的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
二是強化技術攻關。堅持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圍繞水稻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等育種目標開展集中攻關,長期致力于水稻抗病機理研究與新品種選育工作。團隊選育的“中早39”、“中組143”、“舜達135”等系列品種多次被認定為超級稻并入選國家和省級主導品種,相關成果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些優良品種在全國年均推廣面積超300萬畝,年新增效益達1.2億元。
三是拓展多元功能。積極推動“科技+文化+旅游”的多元發展模式,將科技創新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在強化科研主業的同時,發揮其社會服務與科普教育職能,通過定期舉辦“農民豐收節”、開展農耕文化研學、建設水稻博物館等方式,將基地打造為傳播現代農業知識、弘揚傳統農耕文化的重要陣地,吸引上萬名游客觀光游玩,年接待研學游覽超200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