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怒江峽谷,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地間,成片的“云資粳25號”掛滿金黃稻穗,農戶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份喜悅,來自繼2024年試種成功后今年再獲豐收,更多邊疆群眾吃上了“高端”香軟米。
山高坡陡、水資源匱乏是制約瀘水水稻種植的“硬骨頭”,種稻難、吃米貴是困擾當地群眾的一大難題。2024年,“云資粳25號”旱地免耕試種首次落地,交出畝產532公斤的亮眼答卷。這一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所與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選育的粳型香軟米,憑借高產、抗稻瘟病、耐寒性強及米質香軟的特性,獲得當地農戶的認可。
2025年,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所向上江鎮農戶免費提供種子,鎮里同步提供全程技術指導。76戶農戶共種植400余畝,全程采用“三干”(晴天播種、干種下地、干地播種)機直播技術,搭配無人機統防統治,測產結果喜人:最高畝產達576.8公斤,平均畝產397.83公斤。
“云資粳25號”高產抗病,適應性強,出米率高,稻米飽滿瑩潤,煮后香軟可口,已被多家企業看中,打造出“云香印象”“最魅村姑”“西谷香米”等品牌,香軟米售價穩定在每公斤20元以上。(記者:陳云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