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許昌市農業農村局主辦,許科種業承辦的第六屆黃淮海大豆新品種地展大會在許昌市隆重開幕。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主任張道明、許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偉峰出席開幕式并講話。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書記周繼澤研究員,全省十八地市種業發展中心相關領導出席。來自黃淮海各省的科研單位、參展企業、大豆經營與加工企業、新聞媒體等30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盛會。


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主任 張道明

許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周偉峰
本屆大會是一場集政策解讀、科研創新、品種展示、技術培訓和產銷對接于一體的綜合性行業盛會。自創辦以來,黃淮海大豆地展會已成功舉辦五屆,累計參展品種600多個,已成為區域大豆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新品種集中亮相
本屆大會共展出127個大豆新品種(品系)。經河南省大豆品種考察組綜合評審,中豆57、許科豆1號、油6019、中黃301、安豆1065、濮豆630、鄭1825、鄭16377、周豆46、囤豆1號、許豆1201、駐豆43(排名不分先后)等12個品種被推薦為適宜在黃淮海河南區域推廣的優秀品種。
許昌市作為全國大豆種子繁育的重要基地,常年繁育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年產大豆種子約4500萬斤。此次地展大會不僅展示了新品種的優良特性,也為推動信息共享、引領種植趨勢、提升農業生產力注入了新的動力。
服務國家戰略 破解結構性矛盾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多次強調,要把擴種大豆油料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我國小麥、水稻等口糧基本實現自給,但大豆仍存在供給不足、品種與科技水平不高、規模化和機械化配套措施不完善等結構性矛盾。活動指出,未來發展國產大豆產業,需要從四方面發力:提升品種創新研發水平,打造高產優質新品種;推進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提高生產效率;落實高產配套技術措施,確保穩定增產;完善政策支持和補貼機制,增強農民積極性。
專家聚焦前沿課題
大會期間,河南省大豆聯合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副院長盧衛國研究員,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王大剛研究員,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豆油料體系首席專家、周口市農業科學院耿臻研究員,國家大豆產業體系崗位專家、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趙偉研究員等專家,圍繞大豆分子育種、災害應對及病蟲害防治等前沿課題作了精彩講座,為大豆產業的科技突破與安全生產提供了寶貴思路。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副院長 盧衛國研究員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王大剛研究員

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耿臻研究員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 趙偉研究員
企業聲音與行業期許
作為連續六屆承辦地展會的單位,許科種業董事長夏朝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屆大會展示了諸多亮點新品種,充分體現了地展會的意義和價值。一屆比一屆更具影響力,許科種業深感榮幸與鼓舞。相信在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豆產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河南省許科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夏朝印
冒雨觀摩 收獲滿滿
會前,參會嘉賓冒雨走進田間,實地觀摩了集中展示的大豆新品種,見證了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落地應用。




大豆地展會作為集中展示我國大豆種業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平臺,既是檢驗大豆品種安全性、適應性的載體,也是推動高產穩產抗逆優質品種推廣的重要渠道。它為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和多元化食物體系構建提供了有力支撐。

活動呼吁,讓我們攜手并肩、同頻共振,努力把大豆育種做精做強,把大豆產業推向更高水平,為保障國家糧油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