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耐高溫,喜強光,耐旱力較強。豇豆采摘間隔期短,病蟲害種類多、危害重。因此,做好豇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對提高其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天敵。合理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或釋放天敵,在苗期噴施生物農藥壓低蟲源基數,施藥7天后棚內釋放小花蝽、捕食螨等防治薊馬,釋放麗蚜小蜂等防治粉虱,釋放姬小蜂或潛蠅繭蜂等防治斑潛蠅,釋放食蚜蠅等防治蚜蟲。釋放天敵后做好病蟲害監測,及時施藥防治并注意保護天敵。
誘蟲板誘殺。在非天敵釋放的地塊,懸掛黃色誘蟲板誘殺斑潛蠅、粉虱、蚜蟲等成蟲,懸掛藍色誘蟲板或藍色誘蟲板+薊馬信息素誘殺薊馬。每公頃懸掛20—30張,苗期高出植株頂部15—20厘米,生長中后期懸掛在植株中上部。
殺蟲燈誘殺。連片種植的露地豇豆,宜架設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鱗翅目害蟲和螻蛄等地下害蟲,成蟲發生期開燈誘殺。
生長期處理。幼苗定植前1—2天,可選用金龜子綠僵菌、溴氰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噻蟲嗪、啶蟲脒中的1—3種藥劑對苗床進行灌根或噴淋處理。苗期、伸蔓期、開花結莢期噴施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誘抗劑。使用時按農藥標簽控制用藥濃度和施藥次數,噴霧防治,花期重點噴施花朵,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
采收期用藥。采收期優先使用天敵控制和生物農藥,不可使用安全間隔期超過3天的農藥。
(聶淼 靳天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