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濟南市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聚焦現代種業“保育測繁推”關鍵環節,優化完善企業引育、科技創新、要素保障三大政策體系,持續鞏固主要農作物種子、蔬菜種苗、畜禽良種三大優勢板塊,加快提升中國北方種業之都建設水平,7月2日,《關于加快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政策措施(2025版)》(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印發。
企業引育類
聚力打造種業總部。對新引進的國內外頭部種業企業,在濟南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的,以財政資金股權投資等方式給予支持。新引進企業在濟南認定為國家級種業陣型企業、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國家級畜禽核心育種場,給予不超過100萬元支持,以上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育種創新、檢測能力提升、設施設備配套、新品種示范推廣等方面。
梯度培育種業企業。支持種業企業爭創國家級種業陣型企業、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國家級畜禽核心育種場。對在濟南新認定為國家級種業陣型企業、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國家級畜禽核心育種場的種業企業,經績效評價后,給予不超過100萬元支持。對具備晉升國家級種業陣型企業、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國家級畜禽核心育種場的種業企業,在育種創新、檢測能力提升、設施設備配套、新品種示范推廣等方面予以支持。
提升供種保障水平。鼓勵制種企業采取整村、整街鎮推進育制種基地建設,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高粱、水稻等糧油作物和蔬菜種苗繁種面積500畝以上的,給予一次性不超過60元/畝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育制種基地及種苗繁育基地設施配套和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事業單位新建品種試驗、展示示范基地,支持企業采取統一供種等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供種供苗方式,加大農作物良種推廣應用力度。
科技創新類
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支持省級以上種質資源保護單位資格認定及本地種質資源庫建設。對新認定為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經績效評價后,給予不超過50萬元支持;對新認定為省級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經績效評價后,給予不超過30萬元支持。鼓勵科研院所、種業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承擔種質資源保護任務,開展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參與地方特色品種開發利用、特色種質資源推廣。
強化科研育種平臺建設。落實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濟南市深化市校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政策措施(2025版)>的通知》(濟政辦發〔2025〕1號)有關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性質)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對新獲批牽頭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對參與建設的,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對新認定牽頭建設的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進行績效評估后具備申報競爭類平臺項目資格的,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性質)聯合企業成立技術研發中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性質)與企業深度合作,以產業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突破、重大技術成果轉化、重大創新產品研制為重點,建立長期穩定產學研合作關系,開展訂單式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定向服務,根據項目實施成效,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
強化新品種創新研發。加快優良品種研發推廣,以“揭榜掛帥”等方式支持良種改良和新品種研發推廣。采取主體申報、專家評審方式,遴選確定對種業發展影響力大、創新性強的種業科技創新平臺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給予支持。支持種業企業申報高效育種項目,提升育種科研創新、種子生產加工、良種推廣服務等能力,市級補助資金占項目當年投資比例不超過5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鼓勵種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等科研單位申報國家級、省級種業項目。
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落實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濟南市深化市校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政策措施(2025版)>的通知》(濟政辦發〔2025〕1號)有關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性質)技術成果在濟轉化落地,對其相關項目成立企業的,根據發展成效,以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方式支持,給予最高300萬元支持。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性質)建設通用性、行業性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基地,面向社會提供中試熟化與產業化服務,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性質)科研人員在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中開展技術交易活動并辦理技術合同登記的,按規定獲得70%以上現金獎勵或者股權激勵;給予現金獎勵的,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符合條件的技術經理人納入濟南市高層次人才認定范圍,按規定享受有關政策。
要素保障類
強化土地保障。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對研發型種業企業、種業科研機構或種業總部基地建設所需的建設用地,列入全市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予以支持保障,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種業企業重點項目用地指標,按照新增指標管理政策,根據項目層級,分級分類做好保障。
強化資金保障。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現代種業創新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為現代種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對于國家級種業陣型企業、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省級以上畜禽核心育種場和具備晉升以上條件的種業企業,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信貸方面給予支持,市有關農業擔保機構給予擔保支持,單戶在保余額原則上控制在500萬元(含)以內,列入政策性擔保業務風險補償范圍。
強化人才保障。落實人才服務保障政策,加大種業人才引育力度,對新引進或自主培養的國內外創新創業頂尖人才(團隊),在種業領域擁有關鍵核心技術或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水平居國際一流、國內領先,顯著提升濟南種業科技創新影響力的,落實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政策:“對從濟南區域以外引進的,根據現行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或按照常規政策程序不能滿足快速引進需求,急需采取特殊政策、靈活方式快速引進的頂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支持,給予最高500萬元個人補助,最高1000萬元項目引導資助,對有融資需求的創業頂尖人才給予財政股權投資支持”。
強化市場監管。加強種業市場監管,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制種基地、種業企業、經營門店監管,完成許可備案和統計任務,加大農業執法和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區域聯動響應和案件聯查聯辦機制,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產品、重點主體,實現全鏈條、全流程監管,依法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凈化我市種業市場。
以上政策措施,對于同一類型的扶持政策,同年度同一企業按最高額度扶持,不重復獎補,在實施期限內,若出臺新規定,按新規定執行。本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實行,有效期1年。
來源|大眾新聞 劉飛躍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