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基因資源與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院重大任務局、院中原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中國作物學會粟類作物專業委員會和伊川縣人民政府協辦的第四屆中國(伊川)谷子產業創新發展暨小米品鑒大會在河南伊川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院重任局副局長柴秀娟,作科所副所長任玉龍,灌溉所副所長、中原中心主任頓寶慶,鄉村振興學院辦公室主任王國剛,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胡若哲,河南省科技廳副廳長、黨組成員何守法、河南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韓紅旗,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作科所賈冠清研究員等領導專家出席會議。

孫坦對作科所相關成果在地方落地生根,為地方農業產業升級作出的積極貢獻表示充分肯定。他強調,一是要持續聚焦河南雜糧產業需求,結合前沿育種技術,持續開展品種和技術攻關工作,打造可推廣的標準化種植模式。二是要積極聯合中原中心、當地政府構建從種植、加工到品牌的全產業鏈系統布局,以科技助力打造“豫字號”雜糧品牌,促進河南雜糧產業從傳統種植向高值化轉型。三是要以雜糧為切入點,精準梳理河南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痛點,整合我院優勢成果和技術在河南推廣應用,主動聯合地方專家組建技術服務團隊,更好地服務河南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品鑒會上,國家谷子高粱產業體系相關專家、小米加工企業負責人、小米種植大戶共同組成的品鑒組,對來自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20家谷子育種科研單位和種子公司提供的68個新品種(系)的商品品質、蒸煮食味品質和綜合品質進行了鑒評。所有參評品種由伊川縣于2024年生長季在河南省谷子產業園統一種植和管理,播種、中期管理及成熟期進行谷子新品種展示,成熟收獲后在統一加工程序下為此次品質鑒定提供標準樣品。
經綜合評比,作科所自主選育的“中谷19”和“中谷858”分別獲得綜合品質一等獎和商品品質一等獎;“中谷28”獲得綜合品質二等獎,“中谷25”獲綜合品質三等獎。多個優質品種獲獎,標志著作科所谷子優質新品種選育取得了新的突破。

據介紹,此次獲獎的優質谷子品種,均是利用春夏谷雜交,后代大群體加標記輔助選擇培育的優質高產新品種,該系列品種融合了春谷優質的商品性和夏谷品種的抗倒抗病高產性,適合在我國夏谷區推廣種植。其中,“中谷19”和“中谷25”已經成為河南伊川小米品牌打造的主體品種,具有極高的產業化開發前景。
會議期間,伊川縣縣長王智鵬向作科所刁現民研究員頒授了“伊川縣榮譽市民”榮譽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