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14日,黑龍江省雜糧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高粱品種選育與示范崗嚴洪冬團隊赴新疆石河子、庫爾勒、阿克蘇等地開展專項調研。該團隊選育的龍雜22和龍雜25等極早熟高粱品種,在新疆冬小麥、孜然收獲后的夏播種植生產中表現優異。從2022年適應性試驗開始,經過3年的努力,2025年種植面積近8萬畝,全部采用配套膜下滴灌技術,實現了全程水肥一體化、機械化種植。大面積實收平均畝產600公斤以上,高產地塊可達到750公斤以上,成功破解了新疆復播無高效作物、土地季節性閑置的技術難題。
調研顯示,上述品種具有生育期短、適應性強、豐產性好的特性,充分利用新疆光熱資源豐富的特點。種植戶反饋,在冬小麥收獲后立即播種高粱,可實現一年雙收,每畝比以往增收500元以上。兵團農技站負責人表示,這種“冬小麥-早熟高粱”新型種植模式的推廣既保證了國家的口糧安全,同時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未來有望成為新疆農業增長、農民增收及種植結構調整的新亮點。同時閑置土地種植農作物對于生態環境、防風固沙、鹽堿地土壤改良都有著一定的作用。
考察期間,團隊與新疆地方農業農村局、生產建設兵團及種植大戶、糧食收購企業、酒企供應商召開了技術交流會。實現了科研-推廣-種植-收藏-加工的全產業鏈融合,大家共同認為極早熟高粱在新疆復播大有可為。當地農業管理部門明確將該模式納入2026年重點推廣項目,此次跨區域合作標志著我省雜糧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