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延壽縣品糧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新建的寒地智能溫室育苗大棚內,董事長姚宏亮正和妹妹姚宏鳳一起,將一張張新型育秧缽盤擺放整齊并覆好黑土。
“今年,我們創新使用新設施和新農技,讓播種育苗提前了半個月,這樣優質的水稻晚熟品種就能早上市,大米能賣上價,鄉親們就多得益。”姚宏鳳笑著說。
寒地智能溫室育苗大棚里,雙層鋼架搭配著雙層保溫被,最大程度削減熱量逃逸,黑色太陽能吸熱板將熱量吸收后,通過鏈接的水管將熱量進行循環和存儲。“大棚下面都是‘地熱’,種苗鋪在上面就像‘睡暖炕’,舒適又能加速生長。”姚宏亮介紹,他們的智能大棚還將引入物聯網前沿傳感技術與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24小時智能傳感器和控制器,調節通風、遮陽、升溫設備,優化作物生長環境,讓農戶們育苗省心省力。
“智能大棚再搭配上‘312高效節本育苗技術’,我有信心今年畝均增產超百斤。”姚宏亮指著大棚內正拿著缽盤器播種的農戶們說,“原來我們用的缽盤是648穴的,現在我們和合作伙伴們一起創新研發312穴新缽盤,這是對傳統育苗的大膽革新。新缽盤增加了播種深度,為種子萌發造良境,根系扎得深且壯,缽盤開口的擴大也更方便秧苗出土、生長。”
“新技術讓我們用種、用土、用肥量比原來降低了約30%,新設施讓我們育苗時間由原來的30天~35天增加到50天~55天,這樣培育出的‘超壯苗’根系發達、抗逆性強,移栽緩苗期短、成活率高,種出來的大米品質也更好,產量更高。”姚宏亮說,按照農時進行推算,今年國慶前就能吃到大棚內秧苗栽種出的新米了,比之前的新米上市能提前半個月左右。(錢璽勇 記者 王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