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作物可成為“環境衛士”,從多個維度為環境保護提供助力,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抗蟲技術能減少殺蟲劑使用,降低化學藥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二,耐除草劑技術為免耕、少耕等保護型生產系統的推廣創造條件,進而減少水土流失;其三,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可減少碳排放,節約水、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力量。
其中,耐除草劑轉基因技術的應用,讓免耕法(即無需翻地)等保護型耕作方式的大面積推廣成為可能,這是保護土壤與水資源的關鍵舉措。傳統耕作方式因反復翻耕,易破壞土壤結構、加劇水土流失,最終導致土壤退化;而保護型耕作方式通過減少土壤風蝕與水土流失,既能減緩土壤退化速度,又能降低化肥中氮、磷等營養成分向水體流失的風險,避免水體富營養化等環境問題。
據統計,目前全球轉基因作物每年可幫助人類減少約3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減碳路徑主要分為兩類:第一種是直接減碳,通過簡化耕作流程(如減少翻地、除草等環節)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燃油的使用量,從而直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第二種是間接減碳,通過推廣免耕等保護型耕作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讓更多碳元素以有機質形式固定在土壤中,形成“土壤碳匯”,相當于通過生態方式實現“碳固定”,間接助力溫室氣體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