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麥陸續進入返青—起身—拔節期,也進入了“倒春寒”高發期。廣大農戶要做好監測預警、預防措施及災后管理工作,通過科學管理和及時應對,有效減輕倒春寒對小麥的影響,確保穩產高產。
密切關注氣象預報,提前采取防寒措施。加強田間監測,及時發現凍害并采取補救措施。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增強小麥抗寒能力。拔節期避免過量施氮肥,防止植株過嫩,抗寒性下降,在小麥拔節期后,基部節間基本定長時,視苗情、氣象和墑情,每畝追施高氮復混肥15公斤至20公斤,增糖壯稈,防“倒春寒”危害。在寒潮來臨前及時灌溉,增加土壤濕度,減緩地溫下降,減輕凍害。拔節期中耕培土,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抗寒性。寒潮前噴施防凍劑或葉面肥,增強小麥抗寒能力。
在災后管理方面,拔節期“倒春寒”發生后,要及時調查麥田受害情況,分類施肥補救,爭取高位分蘗成穗,小蘗趕大蘗、大蘗多成穗。孕穗期前后發生“倒春寒”的麥田,補施尿素3公斤至4公斤每畝,或用50公斤水兌尿素750克或磷酸二氫鉀150克至200克,并加入適量生長調節劑混合噴施,利于增加每穗結實粒數、提高粒重。拔節孕穗肥還需正常施用。此外,受凍麥田更易遭受病蟲危害,應密切監測病蟲發生情況和發生程度,及時防治。凍害后進行中耕松土,提高地溫,促進根系恢復;適時灌溉,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小麥恢復。
(據《安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