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祁陽市召開鎘低積累水稻品種推廣工作會議,聚焦土壤鎘污染問題,全力保障糧食質量安全。市農業農村局、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種糧大戶代表及種子企業負責人等近200人齊聚一堂,共同探尋低鎘品種推廣的有效路徑,為糧食安全筑牢堅實防線,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政府牽頭,政策與技術雙驅動
會議由市農業農村局種子管理站站長周軍旗主持。副局長張國平在講話中指出,推廣低鎘品種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關鍵一步,也是對省政府工作報告的積極響應。張國平強調,各鄉鎮需切實履行責任,采用“政策引導+技術扶持”的模式,確保2025年全市低鎘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同時,張國平表示,市農業農村局將整合多方資金,對種植鎘低吸附品種的農戶給予適當補貼,減輕種植戶的負擔,讓政策紅利真正惠及種植戶。在本地試驗田中,“臻兩優8612”“珞優2號”“韶香100”等低鎘品種表現出色,鎘含量不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同時具備抗病高產的優勢,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會上,糧油事務發展中心主任易愛民就2025年春耕生產工作安排作了詳細說明,對高產示范區建設、產量提升等項目進行了詳細解讀。要求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認真抓好春耕指導。
農戶響應,積極備耕大顯身手
會議現場,各鄉鎮種糧大戶紛紛積極訂購低鎘品種,為即將到來的春耕生產做好準備。“有政策支持和企業助力的雙重加持,我對種植低鎘水稻新品種充滿了信心。”羊角塘鎮種糧大戶張海洋高興地告訴我們,他在現場一次性訂購了“臻兩優8612”600公斤,今年準備種植300畝。
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標志著祁陽市鎘污染治理工作邁入“品種替代+系統防控”的新階段。通過政企農三方的緊密合作,祁陽市正朝著打造綠色優質稻米產區的目標大步邁進,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