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由于溫度低,覆蓋地膜主要的作用是保溫保濕,也就是提高地溫,減少地表水分蒸發,從而利于蔬菜健壯生長。
覆膜建議
冬季地溫低,不利于根系生長。在棚室雜草不多的情況下,建議選用透明地膜,其透光率高,提高地溫效果最為明顯。常用的黑色地膜等,雖然能夠除草,但增溫效果明顯較差,冬季不建議使用。若棚內雜草較多,想兼具保溫、除草效果,可以選擇條帶地膜。已經覆蓋黑色地膜的,建議將地膜卷起,增加地面見光,有助于提高地溫。裸露的操作行地面,可用稻殼、碎秸稈等有機物覆蓋,對提高地溫、調節濕度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在實際生產中,如果地膜覆蓋不當,特別是全棚貼地覆蓋地膜,不但容易導致土壤板結,還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影響土壤通透性。土壤是需要“呼吸”的,全棚地膜貼地,會造成土壤中二氧化碳出不來,氧氣進不去,根系活性下降,不利于蔬菜正常生長。
引起土壤板結。全棚貼地覆蓋地膜后,操作行經人為不斷踩踏,時間久了,棚室土壤越來越硬,板結嚴重,非常不利于團粒結構形成。
提高濕度,增加成本。地膜貼地后,在膜上澆水和沖肥,水和肥料都難以全部進入土壤中,膜上的水散失到空氣中,會導致棚內濕度增大,同時膜上的肥料植株吸收不到,造成浪費,加大成本。
根系易受傷。全棚貼地覆蓋地膜,土壤表層溫度上升快,且水肥供應充足,根系就會懸浮于地表不深扎,導致根系抗逆性下降,一旦遇到不良天氣,很容易傷根。
小貼士
建議覆膜時,不要全棚覆蓋,僅覆蓋種植行,并且將地膜起拱,可在種植行中間南北向扯上一根鋼絲,然后覆蓋地膜,或者每隔2—3米插一根鋼條撐起地膜。這樣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而且地膜呈拱面,棚內形成的露水就不會存積在地膜表面,而是沿地膜流到操作行的土壤中。澆水時可以讓水從膜下走,不僅操作方便,還不影響棚內空氣濕度,有利于減少病害發生。
操作行不要覆蓋地膜,建議鋪上一層碎秸稈或稻殼等有機物,不但具有很好的吸濕保濕作用,還能提高土壤透氣性,來年換茬翻地時翻入土壤,也可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果志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