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9月2日,2024中國種子大會張家口青貯玉米種業展示會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成功舉辦。會議通過青貯作物田間展示、優秀青貯玉米品種評價與權威推薦、青貯產品技術等相關展示、青貯產業鏈發展模式展示以及青貯產業發展報告會等探討交流活動,旨在深入貫徹國家種業振興和“藏糧于畜”戰略,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種業、種植業、養殖業、農業機械、飼料、奶業等行業和諧共贏發展。開幕式由中國種子協會青貯玉米分會會長成廣雷主持!



中國種子協會青貯玉米分會會長成廣雷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白晶在致辭中表示,張家口地處北方農牧交錯帶,畜牧業是傳統優勢產業,對農民增收貢獻比例超過50%。發展青貯產業對張家口來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此次青貯產業盛會在張家口的舉辦,不僅為青貯產業發展帶來創新思路,也為張家口綠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搭建了重要的平臺,為農業科技創新、飼料作物的生產,畜牧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白晶
河北省作為種業大省、農業大省,也是我國重要的玉米主產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肉蛋奶的需求日益增加,以青貯玉米為主的飼草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據了解,2023年,河北省全株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354.23萬畝,極大滿足產業發展日益增長需求。河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李聯習指出,現階段,青貯玉米仍以糧飼兼用品種為主,生物產量較低,專用品種單產較低。河北省組織省內外專家成立了種業攻關團隊,加大了科技投入,創新品種培育,強化產學研相結合,促進河北種業和青貯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李聯習
青貯玉米以其生物產量高,營養豐富,成為畜牧業的重要飼料來源,也是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一畝青貯玉米能發揮1.3畝籽粒玉米效用,使用青貯飼料是全球畜牧業發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色,農業農村部已經把發展青貯玉米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發展青貯玉米既要在各個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又要用系統的觀念融通各個產業。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首席專家王玉璽建議,一是抓準品種這個關鍵點,要錨定青貯玉米的品種、畜禽品種需求,創新技術鏈,改造產業鏈,重塑服務鏈;二是要完善全程最優解決方案,緊扣基本提質增效這個主線,從品種端、種植端、青貯端和飼喂端全程優化解決方案;三是要構建協調發展的新機制,以產業鏈各方共贏的價格體系為抓手,推動青貯玉米持續健康的發展。他表示,全國農技中心將與各級種子管理機構不斷創新,改進青貯玉米品種審定試驗,良種推廣,展示示范等工作。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首席專家王玉璽
“我們青貯產業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落到實處。”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指出,近年來,國家引導優化糧食經濟結構,擴大青貯玉米等飼料作物種植面積,青貯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目前面臨品種、技術諸多方面的挑戰,部分青貯玉米高產不優質,抗倒風險比較大,適合于不同要求的專用型青貯玉米品種還不足,青貯玉米種植和加工技術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他表示,下一步,青貯玉米種業科研單位、企業要通過創新要素優化配置,加強培育產量高、品質優、抗逆性強綠色新品種,加強技術普及和培訓,建立示范基地,展示新品種、新技術,加強產銷對接,提升加工水平,為推動青貯玉米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貢獻。

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
圍繞市場需求,構建青貯玉米種業創新聯合攻關,推動產業延鏈、強鏈和補鏈體系正逐漸形成。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張利喜介紹,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聚焦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基因編輯與分子育種等前沿技術,力求培育出更多高產、優質、多抗、適應性強的青貯玉米新品種。同時,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推廣的全鏈條創新模式,增強青貯玉米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張利喜
開幕式上,北京農學院潘金豹教授代表專家組現場發布了經過大會品種評價專家組的實地測產、品質分析和綜合性狀評價,評選推薦了適合張家口市河川區氣候類型的糧飼兼用玉米品種10個,其他作物品種6個。糧飼兼用玉米品種,優秀品種:中玉303、惠民207,推薦品種:瀚單6698、葫新338、農單903、ND367、農大372、東科301、巡天1818、沃玉111;其他青貯作物品種,推薦品種:衡谷19、衡谷20、張青谷3號、張青谷6號、張青谷28號、中科菁6號。

頒發獲獎證書
為打造種業、草業、畜牧業等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的交流平臺,開幕式現場舉行了簽約儀式,6家企業達成了3項合作協議。



室內報告環節,由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和中國種子協會青貯分會會長成廣雷先后主持!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主持報告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做《新型豆科飼草田菁育種與鹽堿地改良》專題報告,報告圍繞保障糧食安全,介紹了田菁作物的耐旱、耐鹽堿和耐貧瘠等優勢,闡述了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未來發展前景。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
中國工程院院士譙仕彥團隊核心成員曾祥芳教授著重就提高養殖效率、精準營養與飼養等七項具體節糧型措施以保障國家飼料糧供應安全做深入介紹和解析。

中國工程院院士譙仕彥團隊核心成員曾祥芳教授
全國畜牧總站草業處處長王加亭就全國飼草種業、飼草產業及牛羊產業的發展現狀作專題報告,提出圍繞市場需求,協同發展的牧草產業發展觀點。

全國畜牧總站草業處處長王加亭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首席科學家趙久然做育種方向分析報告,報告就因地制宜、因需而收,多樣化發展青貯玉米進行深入分析和剖析。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首席科學家趙久然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紹江做《玉米粒稈改良與糧油飼一體化生產》學術報告,報告主要對粒稈快速測試評價技術、種質快速改良與育種技術、糧油飼一體化生產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紹江
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張英俊就中國草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沿技術進行多維度解析,分享了苜蓿青貯玉米高效生產應用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張英俊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紅建做以《全株玉米青貯和谷草飼用組合對肉羊消化代謝和育肥性能的影響》主題報告,報告主要圍繞如何充分利用青貯玉米和飼草營養價值,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進行深度分析。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紅建
先正達集團中國種業共創業務平臺大客戶業務部全國負責人于淼介紹了先正達種衣劑的行業優勢,并表示,先正達種衣劑優化技術方案助力青貯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先正達集團中國種業共創業務平臺大客戶業務部全國負責人于淼
河北巡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世峰介紹了飼用谷子研發及推廣進程,深入分析了谷子全身都是寶的應用價值。并結合行業豐富的科學試驗和深入的研究結果驗證,從產業發展趨勢、國家政策支持、種植結構調整和區位優勢賦能等方面,分享了飼用谷子(谷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河北巡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世峰
會議期間,參會嘉賓觀摩品鑒了2024年全國青貯玉米品種展示,交流分享了創新技術應用和產業合作、共同發展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