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貴安新區高峰鎮龍寶大壩水稻種植基地利用無人機進行植保。 受訪者供圖
在貴州省貴陽市貴安新區高峰鎮龍寶大壩,一望無際的水稻田已經微黃,呈現出即將豐收的景象。高峰鎮文何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負責人劉文何指著田里的水稻說:“還好有農業部門的技術團隊給我們預警,及時消除了病蟲害,才避免了一場大損失。”
原來,今年5月底,文何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收到病蟲害預警信息提示,說近期大壩上發生白背飛虱危害,建議6月初及時開展統防統治。收到預警信息后,劉文何果然發現了白背飛虱發生,立即通過植保無人機開展防治工作。
給劉文何發出預警提示的是貴陽市農業農村局“張斌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示范團”在龍寶大壩建設的水稻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物聯網系統。該系統集遠程控制、自動誘集害蟲、定時采集害蟲圖片、數據傳輸、數據統計、數據分析及預警信息發送于一體。在監測中,系統利用不同光譜的燈光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重大蟲害成蟲進行誘集,并通過田間氣象站采集水稻生育期的溫度、濕度、降雨量等氣象因子數據,通過預警模型分析出防控最佳時期,精準指導防控工作開展。
“根據預警模型預測,可以發現蟲害發生態勢和危害期。預警防控信息生成后,便及時通過系統發送至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種植主體的手機中,解決預警信息難以及時到達種植主體‘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貴陽市農業農村局正高級農藝師張斌介紹。
貴陽通過數據賦能,強化病蟲害監測網絡建設,開展病蟲害監測預警,從2021年至今,共設病蟲害監測點314個,通過系統監測,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與趨勢,平均預報準確率達到中長期趨勢預報80%至85%、短期預報90%至95%,為水稻產業和糧食安全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