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田園“豐”光美,金黃稻谷漫地香。
“平均畝產553.3公斤,超預期目標。”7月13日,在醴陵市泗汾鎮陳家垅村,一系列規范有序的現場測產驗收后,由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株洲市農科所和國家統計局醴陵調查隊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確認了千畝示范片測產結果。

今年,在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引進了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超級早稻新品種中組143,該品種生育期適宜、增產潛力大。在泗汾鎮陳家垅、石灣等村設立千畝示范片,集成集中育秧、機械化種植、節氮抗倒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質”技術,制訂了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示范方案。中組143于3月8日播種,4月2日移栽,6月10日始穗。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駐點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狠抓農事操作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落實。
“示范片水稻長勢平衡,無明顯病蟲危害。”專家組聽取情況介紹并實地考察后,在示范片內隨機抽取3丘有代表性的田塊進行機械收獲實測產量。
經過機器收割、過磅稱重、面積測量、水分測定、質量檢測、計算統計等程序,最終得出實測結果。
扣除雜質后,將稻谷水分含量換算成13.5%的標準含水量,三丘田的畝產分別為560.4千克、506.4千克和593.1千克。三丘田算術平均畝產為553.3千克。
“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配套,開展技術培訓和組織大戶觀摩,確保技術落實到田,新品種示范工作圓滿成功。”醴陵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股長、研究員易建平說,下一步,將認真總結示范經驗,為全市水稻新品種推廣和雙季稻生產穩步躍升提供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