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夏種的喜悅和插秧機的轟鳴,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御亭產業園的水稻田里,正上演著一場科技黑“膜”法。只見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朱赟德駕駛覆膜插秧機,在有機稻田均勻覆蓋0.01毫米黑膜,稻秧透過,宛如“綠衣仙子”踏上精致的“黑靴”。
近年來,除草劑等農藥的大量使用雖暫時解決了農田雜草問題,但也破壞了生態環境。為破解這一難題,蘇州市相城區農業農村局聯合蘇州市農業科學院與江蘇省生物質復合材料與增材制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在望亭鎮御亭產業園有機稻田試點應用新型全生物降解地膜。
“近年來,相城區致力于發展水稻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模式,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不僅可以抑制稻田雜草,而且可以提高表層溫度,促進水稻早發快長,為高產奠定基礎。”相城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鄧金花介紹,全生物降解地膜還可以極大地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在提高稻米品質的同時也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下一步,相城區將在環太湖、陽澄湖、漕湖等生態敏感區域有序推廣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應用。
據蘇州市農業科學院博士施林林測算,有機稻栽培中,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技術可節約人工除草成本約每公頃1650元,有機肥利用率和稻米產量可以提高5%以上,同時提高出米率,提升稻米外觀品質,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據《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