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東北農田進入繁忙的春耕時間。在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正加速大豆新品種的選育。

這個育種實驗室被科學家稱為“育種加速器”。實驗室可以模擬大豆生長的特定環境,可將大豆一季生長時間從近六個月縮短至五六十天。科學家把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和“育種加速器”應用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


在育種場凍精生產實驗室里,工作人員正將每天新采集的1萬余劑種公牛凍精經過質量檢測、高倍稀釋、靜置、冷凍、灌裝等流程制成凍精制劑,這些凍精將發往全國各地。

廣袤的長白山,森林覆蓋率高達84.5%,是一座“立體資源寶庫”,也是我國人參主產區。我國擁有上千年的野山參挖掘史和數百年的人工栽培史。雖然人參栽培歷史悠久,但我國人參育種起步較晚,過去參農多以種植林下品種、農家品種為主,在規模化種植過程中長勢并不理想。

多年來,吉林省依托各大科研院校建立了種質資源庫,收集了近萬份種質資源,還通過物理誘變,建立了高質量突變體庫,創制的新材料有近千份,為人參育種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