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簡訊 » 正文

[荊州]重塑“公安制種”金字招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5-10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記者 汪彤 通訊員 李曉婕 盛潤軒  瀏覽次數:336
 

 錨定基地面積10萬畝、產值2億元——

 [荊州]重塑“公安制種”金字招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李曉婕 盛潤軒

      暮春時節,荊州公安縣章田寺鄉,一排排嫩綠的水稻秧苗整齊佇立在農田中,隨風搖曳。

      這里是全省最大的水稻制種田,承載著水稻用種需求的重任。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半個世紀前,雜交水稻在中國率先成功研發并大面積推廣,生產雜交水稻種成為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關系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

      自上世紀70年代起,公安縣開始發展雜交水稻制種,逐漸成長為我省規模最大和唯一的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四十年多來,公安水稻有過高光時刻,也曾經遭遇低谷,幾經沉浮,但初心不改,一直堅守水稻制種產業,2022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

      在今春的制種季,記者走進公安縣,見證一粒水稻種子的成長歷程。

      “種子管家團”破解“誰來制種”難題

      4月25日上午,公安縣章田寺鄉達仁村的水田里,兩臺插秧機正來回穿梭。伴隨著“噠噠”的發動機轟鳴,翠綠的秧苗排著隊“扎”進泥土里。

      看著光亮的水田披上“綠衣”,村民袁隆強喜不自勝,“年輕人都出去務工了,每年春耕秋收,光靠我們老兩口,根本忙不過來。現在有聯社給我們當‘管家’,提供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再也不用擔心錯過農時了!”

      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性要求高,操作復雜精細。以插秧為例,雜交水稻制種秧苗分父本、母本,父本一般提前5到7天移栽,算好時間后再移栽母本。過長或過短的插秧時間間隔都會影響到種子的產量和品質。

      章田寺鄉是公安縣制種核心區域,以永久村、金紅村、達仁村三個村最為集中,幾乎家家戶戶制種。隨著農村人口逐漸老齡化,“誰來制種”一度困擾這片土地。

      2023年2月,在縣農業農村局和章田寺鄉組織協調下,三個村整合轄區內農機合作社資源,以股份制形式聯合成立湖北荊楚浩瀚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簡稱聯社),以低于市場20%到30%的價格為制種主體提供耕、種、防、收全程機械化服務,提高當地制種全程機械化水平。

      記者在聯社倉庫內看到,拖拉機、收割機、烘干機、水稻種子復選機等各類農機應有盡有。聯社理事長楊發龍不停接打電話,了解協調農機手作業進度。

      他告訴記者,聯社現有200余套農機具,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統一作業質量、統一服務規范、統一組織作業、統一收費標準、統一分配制度。制種農戶只需提前和村委會進行溝通,打個電話,便可享受到便捷的機耕、機收等上門服務。同時,聯社直接對接生產廠家,集中采購所需農資,可幫農戶進一步節省制種成本。

      公安縣農業農村局種業股股長華澤遠介紹,在荊楚浩瀚聯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下,該縣制種全程機械化率達80%以上。

      高標準制種田,畝均純收入2000元

      好田塊才能制好種。記者在章田寺鄉永久村高標準農田項目現場看到,挖掘機揮舞著長臂,為新修整的土地挖溝渠、修機耕道;推土機穿梭于田間,將土塊聚攏推平;旋耕機轟隆作響……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去年以來,公安縣通過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溝渠、路網電網等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制種核心區基地標準化改造。

      “我們算過一筆賬,制種基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可進一步提升機械化作業,減少勞動力成本、農藥農肥投入,提高制種產量,畝均純收入2000元以上。我們今年流轉土地3000畝,預計可生產150萬斤種子、產值1500萬元。”湖北大楚農業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謝光榮說。

      章田寺鄉副鄉長倪愈華介紹,過去制種田塊小而散,容易出現“插花田”,導致雜交水稻種子生產不同組合之間串粉,影響制種質量。高標準農田建設打破原有地塊、溝渠、道路之間的界限,化散為整、成方連片,變“小塊”為“大塊”,旱能灌、澇能排、機能行、有效隔離,更便于統一田間管理,減少相關問題發生,有效提高水稻制種質量。

      制種田變高產田,極大提高了農戶和企業制種積極性。截至今年4月,預計全縣水稻制繁種面積達4萬余畝,近半被改造成高標準制種田。

      與基地基礎設施一并提升的,還有種子生產設施。

      今年,公安縣利用制種大縣獎勵資金,在章田寺鄉建成2座現代化雜交水稻制種育秧工廠、3座種子烘干車間,將有效緩解“倒春寒”天氣危害和種子晾曬難問題,增強種子就地初加工和短期存放能力。

      育秧工廠通過采取市場化運作管理,由荊楚浩瀚聯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運營,春夏育秧、秋冬種菜,每年預計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

      筑好碧梧巢,引來金鳳凰。今年以來,省種子集團、湖北荃銀高科種業公司、湖北農發種業、廣西兆和種業公司、湖北惠民農業科技公司等多家龍頭種企來公安縣制種基地考察,洽談制種合作事宜。該縣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訂單制種,全縣制種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達16家,聯農帶農上千戶。

      打造“公安制種”金字招牌

      在章田鄉金紅村,村支書陳士軍領記者見識了一件豎在田里的“寶貝”——智慧農業監測儀。

      要制種,先選種。適合、優質的品種決定制種的產量和效益。今年,公安縣利用制種大縣獎勵資金建成標準化試制田塊120畝,邀請多家企業來該縣開展新品種試制,試制品種26個。通過試制掌握品種的最佳播期和用量,尋找適合制種的品種,為來年生產技術方案提供可靠依據。

      陳士軍說,智慧農業監測儀能采集光照、土壤濕度、土壤PH值和氣候環境等數據,上傳到物聯網云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可獲知某個品種與本地土壤、氣象條件的適配度,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來實現效益最大化。

      收入的波動性是制種農戶最擔心的問題,也是靠天吃飯的最大掣肘。2022年起,公安縣比照種糧大縣獎勵政策,出臺農民制種補貼及獎勵政策,對制種大戶給予每畝100到300元的獎勵。同時,引入保險公司合作推出雜交水稻制種保險補貼支持,每畝制種保額1600元以上,每畝100元保費投保,保費分攤按照縣財政70%,制種企業20%,農戶、家庭農場和制種專業合作社10%分攤,大大提高了農戶制種積極性。

      根據規劃,到2025年,公安縣計劃發展制種基地面積10萬畝、產值2億元。公安縣副縣長陳鵬宇介紹,當前,該縣正以制種基地為平臺,積極依靠制種企業,從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端發力,發展種業全產業鏈,創立具有公安制種特色的金字招牌。

      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安縣制種水平,該縣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武漢大學南極測繪研究中心、湖南華智生物技術公司洽談合作,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工作室,開展新品種選育、高產技術攻關、品種適應性組合篩選、輕簡化制種技術研究,推進種業技術創新。通過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強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信息化建設,提升種子市場監管和種子質量信息化檢測能力。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位于金紅村的公安縣雜交水稻制種展覽館內,參觀者絡繹不絕。

      播撒的是種子,孕育的是希望。從春天出發,這片土地正向著美好未來奮進。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