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玉米畝產1000公斤不是稀奇事,但要在沙土地上種出“噸糧田”,那可就難了!
4月24日,雨后初晴,遼寧阜新市彰武縣五峰鎮大有亨村,兩臺播種拖拉機下地,拉開了今年早播玉米的序幕。農機師傅興奮地說:“根據土壤條件,可以免耕播種,旋地、下種、施肥,一遍成!”
地頭,一座大田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控制屋里,遼寧盛欣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趙全全和同事正忙著檢查設備并進行調試。他們作為這片玉米單產提升工程試驗田的設備供應商,做好查缺補漏不誤農時是眼下最緊要的工作。
“什么時候補水、施肥、防蟲,完全是精準控制,手機APP上就能操作,服務玉米全生育期。去年這個項目區,平均畝產已超過1000公斤,畝節水150立方米、節肥5公斤。”趙全全說。
五峰鎮位于彰武南部地區,土地沙化程度明顯低于北部地區。彰武北部地區是科爾沁沙地南緣,玉米還能種出“噸糧田”嗎?答案是肯定的,趙全全告訴記者,他們在馮家鎮服務的項目地塊,畝產從過去的650公斤最高增至1250公斤。
在沙化土地實現“噸糧田”,除了增施有機肥、水肥精準調控外,還與技術“加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去年,彰武縣玉米單產提升工程依托已建或新建高標準農田,在具備較好灌溉條件的農田上實施,并得到中國農科院和省農科院專家團隊的鼎力支持,專家對當地玉米生長各個關鍵時期專門進行科技指導。
“阿爾鄉鎮北甸子村,那可是沙坨子,在專家的指導下實施了密植,畝株量從4000株提高至7000株,最高畝產達1000公斤以上,過去想都不敢想。”彰武縣同心創展聯合社工作人員張博軒說。
在五峰鎮大有亨村,沈陽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謝甫綈正在忙著查看土壤墑情。今年,他在這里主持一個100畝地的大豆攻關試驗區,開展大豆品種的密植試驗,進而篩選適宜 遼寧省大面積推廣的大豆品種。
“玉米‘噸糧田’實現了,大豆攻關也不能落下。目前我們的大豆畝產180公斤左右,250公斤始終是難越的關,我們的實驗室成果是300公斤左右,希望在大豆單產提升上作出更多貢獻。”謝甫綈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