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紅柿病毒

白粉虱

黃瓜病毒

薊馬
春茬、早春茬蔬菜,定植時處于低溫高濕環境,長勢較弱。而隨著外界溫度升高,棚內極易發生高溫、干旱的環境狀態。所以,無論從環境條件,還是植株自身條件,都營造了適宜病毒病發生的條件。
病毒病被喻為蔬菜的“癌癥”,一旦發生,植株會終身帶毒,大大降低蔬菜產量和品質。由于目前暫無徹底治愈病毒病的藥劑,即使用藥,也只能讓病毒暫時從顯癥轉入隱癥狀態。
要想有效預防病毒病,提高植株抗逆性是最根本的,此外,菜農還可以從切斷傳播途徑、改善環境條件入手。
培育壯棵提高植株抗性
培育健壯植株是抵抗病毒病的重要措施。在蔬菜生長過程中,育壯棵要滿足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一是保證養分供應。從定植前的底肥到生長期間的追肥都要施足。當幼苗緩苗后,將根系養護貫穿整個生長期,養好了根系,養分吸收能力增強,可為葉片、果實等部位輸送更多營養,植株才能健壯生長。植株進入開花坐果期后,養分需求量大增,除補充大量元素氮磷鉀外,還要注意補充鈣、硼等中微量元素,促進開花坐果,增加果皮厚度,提高植株抗逆性。同時注重補充有機營養,例如氨基酸、甲殼素、海藻酸等有機營養,對提高植株抗逆性同樣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還能活化土壤,利于根系生長。
二是澆水要適宜。緩苗水不可澆水過多,一般以水流到種植行的前端即可。若水量過大,容易造成土壤濕度過大,通透性差,使剛剛生出的新根缺氧窒息而受傷,影響緩苗。緩苗水宜在早上澆灌,因為這時水溫與地溫最為接近,不會因溫度變化劇烈而造成傷根。之后的促棵水澆水量與澆水時間基本與緩苗水一致,同時配合生根養根類產品,如預防根部病害的菌劑類產品,提高苗子抗逆性的甲殼素類產品等等。待植株進入花期后,可根據根植株長勢及土壤干濕程度來澆水,避免植株徒長。
三是養護好土壤。平時管理中注意勤劃鋤,操作行鋪設稻殼或碎稻草等有機物,既蓄水保濕,穩定地溫,又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人為頻繁踩踏后導致土壤板結,從而為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居住”條件。
調整好溫濕度創造不利于發病的環境
和夏季不同,當前白天高溫時間短,遮陽時間不宜過長,且需要根據天氣情況靈活調整。降溫劑遮陽、降溫效果好,一旦被噴灑到棚面上,不易脫落,遇到陰天時,棚內會形成高溫寡照環境,造成蔬菜徒長。因此,降溫劑使用不宜過早。
而遮陽網和泥漿,操作靈活。遮陽網可以隨時拉、放,用以調整棚內光照。實際生產中,遮陽網使用存在諸多誤區,遮陽網緊貼棚膜,既不利于熱量散失又會因熱傳導降低棚膜使用壽命。正確的使用方法是,遮陽網與棚面保持0.5-1米的距離,保障中間空氣流動,可以加速棚內熱量散失。菜農使用泥漿時,注意泥漿濃度要低,遇到雨天不需要遮陽時,泥漿會被沖洗掉。
除了使用遮陽降溫以外,高溫來臨前,噴水也能起到增施、降溫的效果。目前,很多種植越夏茬口蔬菜的棚內,安裝有噴灌設施。常用滴灌、大微噴及吊噴等,既能降溫,又能增加棚內的空氣濕度,減少病毒病的發生。噴水時需要注意每天補水的時間及次數,避免棚內濕度過大而引發各種病害。在高溫天氣來臨后,一般從上午9時左右,棚內溫度就會接近30℃甚至更高,就需要開始噴水,建議每次噴水10分鐘,間隔半個小時再噴水10分鐘,每次保證小黃瓜葉片上有水但不滴落,如此進行,一天最好不要超過4次。
防蟲網+粘蟲板+噴藥防好傳毒害蟲
隨著溫度的升高,棚室放風時間長,風口寬度大,讓外界害蟲遷徙進棚的機會增多。白粉虱、薊馬等害蟲既能咬食葉片造成傷害,又能傳播病毒病。因此,防蟲工作要做全套,且全程不能放松。
風口處設置防蟲網。防蟲網目數越多,網孔密度越大,網孔粒徑越小,防蟲的效果越好。防蟲網目數是關系到防蟲性能的重要指標,在作物栽培上應依據害蟲種類進行選用。大棚蔬菜重點防煙粉虱、白粉虱、蚜蟲等體型小的害蟲,宜選用80-100目的防蟲網。但防蟲網目數越多,網孔密度過大,網孔粒徑過小,對棚室的通風影響越大。因此,大棚上設置防蟲網以后,菜農應適當加大通風,確保棚內溫度適宜。
粘蟲板主要有黃板和藍板兩種。棚內懸掛粘蟲板,既能讓菜農及時發現害蟲,還能確定害蟲種類和基數,便于準確用藥防治。粉虱、蚜蟲等害蟲對黃色具有較強的趨性,薊馬具有趨藍色的習性。菜農可以根據害蟲的發生種類來選擇粘蟲板種類,也可以同時懸掛兩種粘蟲板。懸掛時,粘蟲板的高度要與蔬菜幼嫩部位接近,即生長點附近。每畝懸掛足夠數量的粘蟲板,如25×40厘米規格的藍色粘蟲板,每畝懸掛20-25塊。
防蟲用藥要有持續性。粉虱可選用吡蟲啉混加螺蟲乙酯,或者用啶蟲脒混加吡蟲啉;螨蟲可用噻蟲嗪+吡蚜酮+有機硅,或用溴氰菊酯+螺螨酯;薊馬可用乙基多殺菌素混加吡蟲啉、或者溴氰菊酯+多殺菌素進行噴藥防治。建議藥劑交替使用,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本版內容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中國農技推廣網、《農村大眾》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