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全國適用
3月份來臨,氣溫回升,蔬菜進入栽培管理的關鍵期,也進入病蟲害多發和易發季節。
常見的蔬菜病蟲害種類多,既有跳甲、蚜蟲、粉虱等小型害蟲,也有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等個體較大的害蟲;既有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又有軟腐病、角斑病、青枯病等細菌病害,還有多種病毒病和線蟲病。這些病蟲害寄主范圍廣、年發生代次多,周年在不同種類蔬菜間輾轉為害,各茬蔬菜連續受害,設施蔬菜嚴重受害。因此春季蔬菜管理應特別留心,科學應用綠色防控技術,保障蔬菜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2023年,由江西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南昌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合力集成的“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成功入選為全國農技中心主推的100套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該技術主要包括六大核心技術和三大配套技術,其中有防蟲網阻隔、“三誘”殺蟲、生物農藥等技術,具有防效好、易掌握、成本低、效益高等特點,適合在全國蔬菜種植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快來了解。
這套技術效果如何?
據試驗種植,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與非示范區相比:
一是化學農藥用量顯著降低,設施種植大白菜、甘藍、小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般不用化學殺蟲劑;種植番茄、黃瓜、辣椒、茄子等茄果類、瓜類蔬菜,少量使用化學殺蟲劑;露地蔬菜化學農藥減少30%以上。
二是增產提質.增效明顯。蔬菜單產增加10%以上,優質品率提高10-20個百分點,畝均節本增效30%以上。
六大核心技術都是啥?
1.選用抗(耐)病蔬菜品種。針對不同類型蔬菜的主要病害,選用抗(耐)較強的高產優質品種。如:抗(耐)疫病、青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的茄果類(辣椒、番茄、茄子等)蔬菜品種,抗(耐)病毒病、根腫病、線蟲等病害的十字花科(大白菜、甘藍、芥菜、小白菜、菜心、菜薹、西藍花、、蘿卜、卷心菜、油菜)蔬菜品種,抗(耐)病毒病、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等病害的葫蘆科(黃瓜、冬瓜、絲瓜、苦瓜、南瓜、西葫蘆等)蔬菜品種。
2.防蟲網隔害蟲。選用30-40目防蟲網,露地蔬菜用插在地里的竹片或玻璃纖維桿搭防蟲網,設施蔬菜在拱棚上覆蓋防蟲網,網四周壓緊,防止害蟲進入菜地。
3、性誘劑誘殺害蟲。在蔬菜種植區,選用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小菜蛾、實蠅等害蟲性引誘劑和夜蛾類誘捕器誘殺成蟲。
誘殺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每畝一個誘捕器,內置1根性誘劑誘芯,誘捕器底部高出蔬菜頂部20-30厘米;誘殺小菜蛾,每畝3個誘捕器,每個誘捕器內置1根性誘劑誘芯,誘捕器底部高出蔬菜頂部10厘米;誘殺葫蘆科蔬菜實蠅,每畝掛5個誘捕器(性誘劑滴于誘芯上,每次2毫升),誘捕器掛于棚架上。
根據害蟲性誘劑的持效期,及時更換或加滴性誘劑,及時清理誘捕器內蟲體。
4.色板誘殺害蟲。在菜地掛插掛可降解黃色或藍色誘蟲板誘殺蔬菜害蟲。蔥蒜藠等蔬菜地,用藍色誘蟲板誘殺薊馬、種蠅等害蟲;茄果類、十字花科蔬菜地,用黃板誘殺粉虱、蚜蟲、斑潛蠅等害蟲,每畝掛25×35厘米的色板20-25塊,色板下端高出蔬菜10-20厘米。
5.燈光誘殺害蟲。30-40畝菜地安裝1臺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燈距120-160米,誘殺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鈴蟲、粉虱、小地老虎等害蟲。葉菜類蔬菜地,接蟲器距地面0.8-1米;棚架蔬菜地,接蟲器距地面1.2-1.6米。
6.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化學農藥治蟲防病。
三大配套技術有哪些?
1.清潔田園。蔬菜采收完后,清除菜地雜草、殘株、爛葉等,集中到遠處堆漚,減少病蟲源。菜地翻耕后,土壤消毒或晾曬7天以上再播種或移栽下茬蔬菜。
2.土壤消毒。
一是棚室消毒。設施大棚在清園后定植前密閉大棚,畝用10%異丙威煙劑35克、45%百菌清煙劑65克進行熏蒸,殺滅棚內病蟲源,熏蒸后及時通風,完全通風方可進棚進行農事操作。
二是高溫悶棚。設施大棚在夏季休棚期(7-8月份),清潔設施后進行高溫悶棚,具體方法可參考往期報紙。
三是微生物菌劑處理土壤。如: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億孢子/克淡紫擬青霉2公斤/畝。
3.種子消毒。播種前日光曬種1-2天后,進行種子消毒。
一是溫湯浸種。十字花科、茄果類、豆類蔬菜種子,用50-55℃溫水浸15-20分鐘。
二是藥液浸種。茄果類、葫蘆科蔬菜種子用10%磷酸三鈉液浸20-30分鐘。
(綜合江西省農業農村廳、《長江蔬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