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油菜看中國,中國油菜看湖北,為獲得產量更高、品質更優的油菜新品種,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致力于油菜新品種選育與應用,全國首個含油量達到50%的國審冬油菜品種“中油雜19”、創長江流域示范單產記錄的油菜品種“中油雜501”……一個個新品種油菜的問世,打響了中國油菜種業翻身仗。
油菜作為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因獨特的生長季節屬性,滿足不與主糧爭地的必要條件,因而大力發展油菜產業,讓“油瓶子”里盡可能多地裝中國油,對保障我國糧油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油料產能,面積是基礎。擴種油菜,長江流域冬閑田是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據統計,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福建等區域可供開發利用的冬閑田至少在5000萬畝以上,目前大都屬于稻稻(再)油輪作模式,茬口競爭非常嚴重,怎樣才能做到上茬成熟時,恰好是下茬播種的季節,銜接好農作物的茬口是關鍵問題,直接影響著冬閑田的利用水平。
因此,選育適合稻油多熟制的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種成為我國長江流域冬閑田有效開發利用的重要任務,育種專家們也在不遺余力地為之努力。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植物光照培養室里,記者看到上萬株小小的油菜苗正在25度的恒溫室里接受篩選。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青年科研人員鄧晉武告訴記者,眼下他們正在針對鹽堿地擴面增產的油菜品種進行測試,利用單倍體育種平臺經過嚴格篩選后,找出優異的耐鹽種質直接移到快繁生長間進行快速生長,收獲種子以后再進行產量性狀的檢測,篩選出優異種子,再快繁快速育種,一年可以生長好幾代,單倍體技術相當于讓作物育種坐上高鐵。
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每年會做上萬份優異種質的鑒定和篩選,篩選到具有優良性狀的材料后再做進一步雜交,通過規模化小孢子培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親本定向選配等技術,將育種進程至少提早3-4年,從以往的8-10年縮短到現在的5-6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頓小玲介紹說,他們每年能從鑒定的上萬份優異種質中,篩選出400多份含油量超50%且綜合性狀優良的種質,再利用高通量SNP芯片進行背景選擇,最終得到親緣關系較遠、雜種優勢強的親本進行組合配置。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頓小玲:“我們現在育成的幾個有重大突破性的品種,比如中油雜19,它是我國第一個含量達到50%的國審冬油菜品種。隨后,我們應用耐密高產的理論,借鑒水稻小麥的經驗,進行株型改良密度增加,經過多年的攻關選育出來了中油雜501。我國油菜種植密度一般是2萬到2.5萬株,但是我們的中油雜501可以達到3萬株以上,配套密植高產新技術,2022年曾在湖北襄陽創造了長江流域油菜的高產記錄。今年參加農業農村部組織的高產競賽,湖北江陵達到了每畝303.8公斤,也創造了湖北省大規模百畝示范機收實產新記錄。”
全國首個含油量達到50%的國審冬油菜品種“中油雜19”、創造全國單個油菜品種3000萬元轉讓新紀錄的“中油雜39”、國內單產最高的油菜品種“中油雜501”……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研發的新品種油菜在湖北亮相,從湖北出發,推廣至全國,打響了中國油菜種業翻身仗。
“秋播一粒種,夏收萬斤油”,是油菜育種人、油菜種植戶不變的期盼。但如今,油菜產業鏈條逐步延伸,功能也趨向于多元化,油菜不僅僅作為“油用”,還能形成“花用”“蜜用”“肥用”“菜用”“飼用”的n+1模式。“保證油料產能的供給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希望在為供給保障提供科技支撐的同時,去做多功能開發,就是希望農民在種植油菜的時候能夠獲得更多的效益。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頓小玲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著“油菜多功能”概念的逐漸衍生,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還將目光聚焦在油菜“油用為主的多功能開發”上,助力將油菜“吃干榨盡”,解決我國油菜種植效益相對較低的問題。他們研發的硒滋園系列菜用油菜品種,今年在恩施種植1000畝以上,打造出恩施富硒油菜薹的品牌,菜薹已經遠銷香港,畝平種植效益基本上都在3000元以上;在江西婺源開發油菜花用功能,通過“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形式帶動菜籽油、油菜薹、花粉花蜜、油菜花系列化妝品、油菜花系列食品、衍生品等文創產品的銷售,最終形成一種全區域布局、全價值挖掘、全產業鏈開發的農旅融合“三全高效”模式,婺源縣由油菜花帶來的旅游綜合收入達到80億元元,占全縣GDP總數的40%左右,按照婺源10-12萬畝的油菜面積計算,婺源每畝油菜的綜合收入超過7萬元。
世界油菜看中國,中國油菜看湖北。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華中農業大學主導的油菜基因組測序、功能基因組研究、油菜的高油育種、雜種優勢利用以及抗菌核病研究等,都已邁入國際領先行列。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我國已建成大型油料作物種質資源庫,油料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總量目前已有4.43萬份,是全世界最大的油料作物種質資源庫,為帶動我國油菜產業提質增效跨越式發展,全面提升油菜產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從克服重重困難,到取得一項項突破性成果,超級“油”力量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正為中國油菜全產業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記者 方楚楚 編輯 婁嘉欣 編審 涂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