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今年以來,全國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統領三農工作,堅決守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高質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即日起,本報開設專欄,集中展示2023年農業農村發展成就和工作亮點。
國家統計局12月11日公布,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糧食總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其中,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954.6萬畝,增長0.5%;糧食畝產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長0.8%;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再創歷史新高。
回首這一年,糧食產量邁上新臺階實屬不易。今年以來,糧食生產先后面對春季西南、華北局部干旱,夏季黃淮罕見“爛場雨”和西北局部干旱,以及汛期華北、東北局部嚴重洪澇等多重困難和挑戰。農業農村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實關鍵環節,落實落細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努力擴種大豆油料,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政策引導穩面積
面積是產量的基礎,穩住播種面積才能穩住產量。
面積的增加得益于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也得益于中央一系列穩糧重農政策的實施。多種舉措不僅為各地落實播種面積提供了強勁動力,更是極大地增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近年來,我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把糧食生產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斌介紹,今年該縣圍繞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將糧食面積、產量等目標任務逐項分解落實到鄉鎮,細化到地塊,并建立種植臺賬,擴大糧食種植面積。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這為重農抓糧作出了重要制度安排。
今年國家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100億元;春播前,國家及時出臺了被稱為“豆十條”的穩定2023年大豆生產一攬子支持政策;在秋糧生產關鍵時期,中央財政及時下撥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一噴多促”一次性補助資金。各地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義利并舉”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現在種田政策好,不但有科技特派員、科技指導員面對面、手把手教我們如何種好田,還有‘暖心肥’領取。好政策讓我們種糧更有信心。”在秋糧生長關鍵期,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棗莊鎮劉莊村科技種植示范戶李振付領到免費化肥時興奮不已。
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山東把糧油生產任務細化分解到市,相關指標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湖南加大補貼力度,統籌整合商品糧增量、社會化服務、綠色高質高效等涉農資金,支持糧食生產;安徽省財政新增11億元直接用于支持糧食生產,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發展優質專用糧食6400萬畝以上。
示范帶動提單產
今年,農業農村部把大面積單產提升作為抓糧食生產頭號工程,印發《全國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分品種、分區域、分要素、分環節明確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組建總人數686人的7個大豆、玉米等單產提升專家團和科技小分隊,下沉一線包省包片奪豐收。
在單產提升上,以100個大豆、200個玉米主產縣整建制推進帶動,主推密植技術模式,集成配套各類資源措施,精準管控各生產環節,提高關鍵措施到位率,取得明顯成效。300個重點縣單產提升對糧食豐收的貢獻率達到了73%,有效地對沖了洪澇、干旱等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今年秋收時節,山東省郯城縣郯城街道前趙村的廣場、曬場上,到處都晾曬著金燦燦的玉米。村民高興地說:“今年是十多年來玉米最高產的一年!”
記者了解到,今年玉米提單產重點技術措施是增加密度,除了200個高產高效創建縣是玉米單產提升重點縣,還有19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縣,支持示范玉米密植滴灌水肥精準調控技術,該項技術也被評為2023年十大引領性技術。
在大豆油料方面,農業農村部集成推廣一批節本增效技術,進一步總結完善大豆大壟勻密栽培、膜下淺埋滴灌、“一噴多促”,油菜飛播、稻稻油穩產增產、一促四防等技術,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節本增效顯著。
各地積極鞏固大豆油料擴種成果。江西推廣稻稻油三熟制種植模式,油菜籽平均畝產達到110公斤以上;山東聚焦5個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高標準打造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方、萬畝輻射片,百畝方大豆平均畝產超過300公斤。
據介紹,今年部省聯動打造大豆油料高產穩產典型示范點1450個,示范面積150萬畝,示范區單產提升和節本增效效果明顯,平均節水、節肥超過8%,普遍實現增產5%以上,有力帶動大面積單產提升。經過一年努力,大豆油料擴種成果得到鞏固提升,自給率進一步提升。
防災減災落得實
糧食豐收振奮人心,豐收的背后其實有諸多困難和挑戰。從春到秋,從種到收,一年時間,災害頻至。
天不幫忙人努力。今年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增強“防災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糧”的理念,及時有效應對大災和病蟲害,實施“一噴三防”“一噴多促”等技術措施,有效挽回糧食損失。
在秋糧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農業農村部啟動下沉一線包省包片奮戰100天奪秋糧豐收行動,派出100多名干部和350余名專家分赴27個秋糧生產省份,深入一線精準指導防災減災、單產提升、秋糧田管等重點任務落實,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問題。
今年7月底8月初,河北省局部地區遭受連續強降雨影響,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河北省霸州小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的4760畝玉米,2/3地塊被水淹過。洪澇發生時,公司20多人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圍堤打堰,同時準備了2臺抽水泵晝夜交替抽水。“在這過程中,政府工作人員一直協調幫助我們,把我們的地當作自己的地一樣。”公司負責人劉瑞敏告訴記者,有了政府的幫助,在困難面前也多了份信心。
除了防災減災,有效的病蟲害防控也能挽回產量損失。面對今年病蟲害重發態勢,農業農村部早部署早安排,加強監測預警,組織各地防控措施,加大防控力度,確保“蟲口奪糧”。在秋糧生長關鍵時期,中央財政安排一次性補助資金24億元,支持北方重點地區開展秋糧“一噴多促”,為豐收提供有力保障。
雖然病蟲害呈重發生趨勢,但經有力有效防控,今年秋糧病蟲危害顯著輕于預期,未形成大面積危害。以草地貪夜蛾為例,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草地貪夜蛾“三區四帶”布控,層層阻截北遷危害,防控后實際發生縣數比去年同期減少64個、比2019-2021年同期均值減少400多個,發生危害控制在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黃淮海僅零星發生,東北未見發生。病蟲害的防控對秋糧和全年糧食穩產豐收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眼下,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正在經歷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強降雪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防范工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已經行動起來,落實責任,科學應對,為確保冬季農業生產發展穩定護航,為來年豐收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