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勢蠻好哩,種子繁育率基本可以達到1:8。”10月25日,在巴東縣清太坪鎮核桃坪村新品魔芋繁殖基地,村支書、黨員服務隊隊長譚本均在田間逐行逐株查看魔芋倒苗情況,隨手挖起一株魔芋稱重2.5斤,這株魔芋播種時0.5斤,如今,球莖周邊的芋鞭已有30多根。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清太坪鎮就開始種植魔芋,到2007年,該鎮魔芋面積達到2萬多畝,深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有10多家,生產的魔芋精粉遠銷韓國、日本等地。不過由于種植管理粗放、缺乏病蟲害防治手段等原因,從2010年開始,清太坪鎮魔芋產業逐年萎縮。截至目前,全鎮魔芋僅剩2000多畝,農戶基本又恢復到種植玉米、土豆等傳統作物。
“軟腐病和白絹病是魔芋生產的兩大頑癥,只能防不能治,一旦染病,基本絕收。”譚本均介紹,該村選用的是由恩施州農業科學院魔芋研究所研發的遠雜8號、遠雜9號,有效解決了魔芋產業病害嚴重和種源匱乏兩大難題。
新品魔芋適宜種植區間為海拔800米至1400米,清太坪鎮境內絕大部分區域符合指標參數要求,首批300畝新品魔芋繁殖基地選在該鎮核桃坪村。村里成立了黨員服務隊,譚本均任隊長,采取“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實行黨員干部“包田塊”,送技術、送政策、送服務,每月按時開展田間管理,還聘請恩施州農業科學院魔芋研究所所長楊朝柱為魔芋產業鏈建設顧問。
譚本均介紹,首批300畝新品魔芋繁殖的種芋到2024年可擴繁至2500畝,預計產量可達3000噸,其中可生產商品芋500噸,剩余部分可全部作為種芋繼續擴大繁殖,預計到2025年全鎮魔芋產業可突破萬畝。
(選自 湖北日報客戶端巴東頻道 作者 黃華 黃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