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南北學苑 ,作者王元東
前段時間智種網 NOVOSEED 公號發布了一些列英文資料,大家反饋非常好,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這些資料,我們招募了翻譯志愿者,將這些資料翻譯成中文,在此,再次感謝這些老師的支持和參與。歡迎更多的老師加入翻譯團隊。
我們從事玉米育種行業的大多數老師都很辛苦起早貪黑,個人認為經驗豐富的育種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主線安頓下來,好好享受一下育種的樂趣,不要游離在主線之外,今天試試這個材料、這個方法,明天試試那個材料、用用那個方法,找到自己得心應手的材料和方法最重要。另外剛畢業或者剛入行的新手最好跟著經驗豐富的育種家一段時間,然后自己再根據需要獨立育種,下面是我的一些小感悟,請大家參考。
一、根據可調配資源情況形成自己的主線,包括種源主線和技術主線。
若是個人或者小公司,種源上主要針對自己的優勢區域進行收集整理鑒選和創新,適當往周圍臨近區域擴充,在技術上以自己熟悉的為主,并在一定時間內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旦確定好自己的主線,那么在交流上就可以有的放矢,精準學習借鑒別人的可取之處,避免盲目交流和學習。
舉例來說,若是所處區域是河南中部鄭州,那么就是圍繞該地區的優勢種質進行育種,比如黃改系,改良瑞德系,X系,適當引入利用已適應該地的新種質,比如良玉99、東單1331等優秀親本種質;在技術上以常規系譜法選擇輔以高密選擇為主比較有效,在單倍體技術上考慮到在本地進行誘導加倍效率低,若是在外地代工,除了DH系生產直接花費開銷外,后續DH系鑒選組配和迭代也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若是在甘肅,該地區的優勢種質為BSSS和NSSS;在技術上以在單倍體技術為主,考慮到在本地進行誘導加倍效率高,因此自己可以做一部分DH系,降低花費,后續DH系鑒選組配和迭代也很容易,在該地區利用常規系譜法選擇即使輔以高密選擇也不是很高效。
若是在鐵嶺,該地區該地區的優勢種質為BSSS、NSSS、旅大紅骨以及P群;在技術上以在單倍體技術為主,由于臨近賀偉單倍體生產基地,可以直接代工,甚至和賀偉形成密切合作,跟蹤加強單倍體在篩選和加倍環節的溝通,在單倍體階段就淘汰不需要加倍的材料,大幅度提高育種效率。
若是大公司,可調配資源多,以黃淮海區域為例,在種源上除了黃改系、改良瑞德和X系之外,還需考慮BSSS、NSSS、ID、旅大紅骨和熱源種質,尤其是熱源種質提高耐逆性,圍繞這些種質形成自己的優勢主線;在技術上考慮常規育種與多種生物技術的綜合運用,可以形成自己的1+N(1,2,3……)特色技術。
二、育種要可持續必須要創新。
在種源和技術兩方面來說,種源創新最重要,是根本;技術創新很關鍵,是加速助推器。目前中國各生態區的優勢種源大家都基本清楚,對國外尤其是歐美優秀種質引進和利用的重要性也很清楚,但是我們不能老守著現有的種質和渴求拿到一兩份最新所謂的先進種質來趕上甚至超過歐美,一定要加大創新力度。個人建議東北西北春玉米區綜合國外優良種質做好迭代工作,直至選育出趕上甚至超越歐美種質再考慮獨有的創新;西南和黃淮海做好溫熱種質融合的獨有創新和發展。
以上是些許臨時感悟而作,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