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陰雨天氣較多。雖然是陰雨天氣,但是棚內的溫度并不低,蔬菜繼續好幾天處于高溫弱光的環境中,極易出現生長障礙,如徒長、葉片黃、畸形果多等。陰雨天氣下,一些喜濕病害容易趁機侵染植株,導致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提醒菜農,根據天氣預報,及時調整管理措施,避免蔬菜因陰雨天氣受損失。
營養缺乏
蔬菜“面黃肌瘦”
遇到連陰天時,蔬菜易黃葉、徒長、畸形果增多,這種問題多與營養的供給有關。一方面,連續陰雨天氣下,根系活力降低,根系對無機營養的吸收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連續陰雨天導致光照不足,葉片合成的有機營養有限。而在高溫條件下,呼吸消耗較多,光合產物積存較少,果實得不到充足的養分而出現畸形果,植株也因生長失衡而徒長。
建議菜農,在陰雨天氣到來之前,提前噴灑海藻酸1000倍、懸浮鈣2000倍或葡萄糖500倍等,補充葉片營養,提高光合速率。若徒長癥狀不明顯,可以采取噴施超常量磷酸二氫鉀、海藻類、氨基酸類等葉面肥,用以平衡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徒長明顯時,可以選用噴施控旺藥劑的辦法,注意用合理濃度噴施中上部葉片,間隔時間不要少于7天。陰雨天氣下,葉片制造的有機營養有限,建議菜農適當疏果或減少蘸花留果,這樣也能減少營養消耗,利于營養分配均衡。
濕度大、抗性差病害易“偷襲”
多雨天氣下,棚內濕度比較高,利于各種喜濕病害的發生。例如,有很多菜農反映,以前在冬春低溫季節高發的霜霉病,在夏季陰雨天氣下也容易高發,除了與棚內的高濕環境有關外,與植株自身的抗性也有關。植物跟人是一樣的,身體健壯,才能經得起折騰,抗病性才強。連續陰雨時,光照弱,植株徒長,葉片薄,植株的抗病性降低,極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因此,在陰雨天氣來臨前,菜農應及時將殘花、病果、植株下部的老葉、黃葉、病葉摘除,以減少菌源。陰雨天時,光照弱,濕度高,溫度也能保證,是非常適合生物農藥使用和發揮藥效的。因此,菜農宜噴灑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農藥進行防病。
下雨期間,只要降雨量不大,放風口一直敞著就可以,若降雨量大,也不要過早關閉放風口。降雨結束后,菜農要立即打開放風口進行通風,避免棚內濕度大、溫度高。雨后不要馬上疏枝打葉,以防細菌性病害從傷口處侵染。天氣轉晴后隔一天,菜農可噴灑百菌清、苯醚甲環唑、松脂酸銅等廣譜性殺菌劑,基本就能控制住病害。
光照弱 不要過度遮陽
夏季晴好天氣時,菜農會通過設置遮陽網、噴涂降溫劑等措施來遮陽降溫。但是,遇到連陰天時,再一味進行遮陽,就會造成弱光的環境,降低蔬菜的光合效率,導致蔬菜黃頭黃葉、尖嘴瓜多。因此,高溫多雨天氣下,菜農一定要解決好遮陽與弱光的矛盾,陰雨天不要再覆蓋遮陽網。連陰天之后,往往天氣驟晴,經歷了幾天的連陰天,蔬菜長勢偏弱,抗逆性差,天氣驟晴會導致蔬菜失水萎蔫。因此,連陰天突然轉晴后,菜農一定要及時設置遮陽網,避免蔬菜受害,并適當噴施海藻酸、懸浮鈣等葉面肥,補充營養,提高植株抗性。
棚溫不達標
悶棚時間要延長
化學悶棚時,棚溫越高,殺菌殺蟲效果越好,關閉放風口后,應連續暴曬15天,其中至少要有連續晴好天氣5天,這樣才能確保悶棚效果。如果悶棚期間正好遇到連陰天,菜農一定要延長悶棚的時間,保證悶棚的效果。
(據《北方蔬菜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