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修訂形成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3年本,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征求意見的時間為2023年7月14日至2023年8月14日。
《征求意見稿》談到,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鞏固和提高糧食、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條目類型:包括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裝備,淘汰類-落后產品。
其中,農業良種技術攻關和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首次被納入鼓勵類。據悉,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2005年頒布了首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多次調整,最新版是《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2021年修改)。
農林牧漁業鼓勵類
1.農田建設與保護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農田鹽堿化改善滲排工程建設,旱作鹽堿地改造和綜合利用,土壤侵蝕防治,土、肥、水速測及水肥一體化技術開發與應用。
2.耕地質量建設:保護性耕作,新開耕地快速培肥,肥沃耕作層培育,耕地保養管理。
3.農業節水改造和精細化管理:更新改造不符合灌溉節水標準的灌區,旱作節水農業,水資源短缺和超載地區發展雨養農業,干旱半干旱地區推廣以雨養和節水為導向的綠化模式。
4.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種子庫建設:農產品及農作物種子基地建設,農作物、林木、草、畜禽和漁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建設,動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開發與應用。
5.農業良種技術攻關和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動植物(含野生)優良品種選育、繁育、保種和開發,生物育種,種子(種苗)生產、加工、包裝、檢驗、鑒定技術和倉儲、運輸設備的開發與應用,豬牛羊胚胎(體內)及精液工廠化生產。
6.智慧農業及新型農業技術開發:蔬菜、瓜果、花卉設施栽培(含無土栽培)先進技術開發與應用,優質、高產、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開發與應用,農業生物技術開發與應用,農業生產數字化改造和智慧農業建設。
7.農林產品深加工:木、竹、草(包括秸稈、蘆葦)人造板及其復合材料技術開發及應用,林產化工原料林基地建設,林產化學品深加工,木竹結構建筑和木(竹)質材料環保加工、循環節約利用、能源化技術開發與應用,竹藤、花卉、苗木基地建設、產品開發及精深加工,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產品開發及能源化。
8.農產品倉儲運輸:農林牧漁產品儲運、保鮮、加工與綜合利用。
9.糧食儲備技術及裝備:糧油干燥節能設備,農戶綠色儲糧生物技術,驅鼠技術,農戶新型儲糧倉(彩鋼板組合倉、鋼骨架矩形倉、鋼網式干燥倉、熱浸鍍鋅鋼板倉等),安全綠色儲糧技術及裝備推廣應用。
10.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重大病蟲害、外來入侵物種及動物疫病防治,動物疫病新型診斷試劑、疫苗及低毒低殘留獸藥(含獸用生物制品)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及應用,野生動植物培植、馴養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農作物、林木害蟲密度自動監測技術開發與應用。
11.農業氣象服務:人工增(消)雨防雹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技術、裝備開發與應用,氣象衛星工程(衛星研制、生產及配套軟件系統,地面接收處理設備,衛星遙感應用技術)和氣象信息服務。
12.生態農業:生態種植業、生態畜牧業、生態草業的技術開發及應用。
13.綠色農業:全生物降解地膜、高強度易回收地膜農田示范與應用,受污染耕地風險管控與修復,符合綠色低碳循環要求的飼料、飼料添加劑、肥料、農藥、獸藥等優質安全環保農業投入品及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開發,農產品及其產地環境監測技術開發和應用,有機廢棄物無害化、價值化處理及有機肥料產業化技術開發與應用。
14.現代畜牧業及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開發與應用,農牧漁產品綠色生產技術開發與應用,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墊料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遠洋漁業、人工魚礁、漁政漁港工程、綠色環保功能性漁具示范與應用,新能源漁船,淡水與海水健康養殖及產品深加工,淡水與海水漁業資源增殖與保護,海洋牧場。
15.林果業:國家儲備林建設,特色經濟林建設,碳匯林建設,植樹種草工程,林草種苗工程,油茶、核桃、油橄欖、仁用杏、榛子、油棕等木本糧油基地建設,生物質能源林和用材林定向培育與產業化,森林資源培育(速生豐產用材林、大徑級用材林等)。
16.中藥材種植: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野生栽培,珍稀瀕危動植物藥材培育,天然橡膠及杜仲種植生產,林下種養殖技術開發及應用。
17.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秸稈肥料化利用、秸稈飼料化利用、秸稈能源化利用、秸稈基料化利用、秸稈原料化利用等),農村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工程(沼氣工程、生物天然氣工程、“再生資綜合利用、沼氣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熱、秸稈氣化清潔能源利用工程、廢棄菌棒利用、太陽能利用)。
18.農村旅游特色產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森林康養、自然教育和生態旅游。
19.農村數字化改造:數字鄉村建設,“村數字+”農林產品出村進城工程。
20.農村廢棄物治理:面向資源化的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廁所糞污、畜禽糞便、農業廢棄物與農田面源污染協同綜合治理。
21.農村水系整治: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及面源污染防治。
22.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農業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技術開發與應用。
23.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草原、森林災害綜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復工程,優質高產牧草人工種植與加工,自然保護地建設及生態示范工程,內陸流域性大湖資源增殖保護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天然林保護與修復,營造林工程(包括防護林建設、退化林修復、森林撫育等)。
24.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產,抗鹽與耐旱植物培植。
25.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保護工程。
26.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服務公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提供的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
農林牧漁業限制類
1.天然草場超載放牧
2.單線 5 萬立方米/年以下的普通刨花板、高中密度纖維板生產裝置
3.1000 噸/年以下的松香生產項目,松脂初加工項目
4.獸用粉劑、散劑、混劑生產線項目(持有新獸藥證書的品種或自動化密閉式高效率混合生產工藝除外)
5.轉瓶培養生產方式的獸用細胞苗生產線項目(持有新獸藥證書的品種和采用新技術的除外)
6.以優質林木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與木制包裝的生產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綜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項目
7.1 萬立方米/年以下的膠合板和細木工板生產線
8.珍稀植物和古樹的根雕制造業
9.以野外資源為原料的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加工
10.不符合生態養殖要求的湖泊、水庫投餌網箱養殖
11.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開荒性農業開發項目
12.缺水地區、國家生態脆弱區紙漿原料林基地建設
13.不符合國家規劃及產業政策的糧食轉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轉化生物燃料項目
14.破壞林地、濕地、草地、荒漠的開發項目
農林牧漁業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裝備
1.濕法纖維板生產工藝
2.滴水法松香生產工藝
3.農村傳統老式爐灶炕
4.以木材、伐根為主要原料的土法活性炭、土法木炭生產
5.超過生態承載力的旅游活動和藥材等林產品采集
6.嚴重缺水地區建設灌溉型造紙原料林基地
7.種植前溴甲烷土壤熏蒸工藝
8.作坊式膠合板生產
9.輥長 1000 毫米以下的皮輥軋花機,鋸片片數在 80 以下的鋸齒軋花機,壓力噸位在 400 噸以下的皮棉打包機(不含 160 噸、200 噸短絨棉花打包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