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夏季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為加強我省夏季蔬菜田間管理,提高蔬菜單產和質量安全水平,確保蔬菜供應充足,現提出夏季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集約化育苗夏季管理技術
(一)育苗環境管理。時刻注意育苗基地環境變化,強光暴曬時,及時使用遮陽網,在遮陽網與棚膜之間保持10—30cm距離,利于形成風道。設施內溫度過高時,打開通風口,遇雨時及時關閉通風口,雨后再打開。早晨、傍晚及陰天,應注意不要覆蓋遮陽設施,增加幼苗光照時間,促進光合作用。
(二)苗期發育調控。根據幼苗生長發育情況綜合施策,防止蔬菜幼苗徒長。一是合理調控幼苗生長環境,增加光照時間,夜間不宜覆蓋遮陽設施,以降低溫度,增加晝夜溫差。二是利用通風擾動幼苗,適當增強莖葉機械強度;必要時,早晨和傍晚開啟風機,強制排風擾動幼苗。三是合理控制灌水量,使基質相對濕度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在55%—65%。四是合理選擇肥料,增施鉀肥,控施氮肥。五是合理使用生長抑制劑,應遵循“三看”“三不”原則,“三看”即看幼苗發育階段與長勢、看未來天氣走勢、看出苗時間,“三不”即不施高劑量、宜輕量多次,不選持效期太長的產品,不根際施用(灌根)。
二、設施蔬菜夏季生產關鍵技術
(一)環境管理。通風降溫,溫度高時,打開設施所有通風口,通風口處安裝40目防蟲網,日夜通風,降低棚室內溫濕度。遮光降溫,在設施外部覆蓋遮陽網或噴涂遮陽涂料,果菜類蔬菜一般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遮陽降溫,陰雨天和早晚打開遮陽網;葉菜類蔬菜可全天遮陽管理,上市前3—5天打開遮陽網,增加光照,提高蔬菜營養品質和商品性。
(二)植株管理。果菜類蔬菜注意平衡秧果關系,及時進行整枝、綁蔓和摘除黃葉、病葉,適時摘除頂心和側芽等,保持適宜的葉面積指數,增加通風透光性,保證植株平衡生長。隨時摘除畸形果,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延長采收時間,增加后期產量,提高商品性。高溫期應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保花保果。
(三)水肥管理。應用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節肥技術,按照“控氮增鉀”和“薄肥勤施”原則進行施肥管理,適時增施中量及微量元素肥料。夏季澆水時間宜選在清晨,最好用井水或低溫河水澆灌。對根系或植株生長相對較弱、果實負載高的蔬菜,可實施葉面追肥,促進植株營養生長。
(四)防治病蟲害。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做好病蟲監測,科學實施綠色防控。農業防治,結合倒茬換茬,清潔菜園,合理輪作。結合農事操作,及時鏟除雜草,摘除老葉病葉(枝、株、果),減少病蟲基數。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使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等生物制劑、植物源殺蟲劑、昆蟲生長調節劑和特異性農藥等進行防治。物理防治,采用防蟲網覆蓋,色板、色膜驅避、誘殺等技術。化學防治,選擇最佳防治時機對癥用藥,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科學合理地進行農藥的復配混用和輪換交替使用,嚴格執行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
三、露地蔬菜夏季生產關鍵技術
目前我省露地在田蔬菜主要以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菜豆等果菜類蔬菜和甘藍、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為主,重點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一)植株管理。瓜類、茄果類和豆類蔬菜盡早搭架,及時進行整枝、打杈、摘心等田間作業,增加通風透光,促進植株生長。及時清潔菜園,加固菜架,清除殘枝病果,適時根部培土,增強抗倒能力。光照強度較高地區,可在果實上部保留一定數量葉片,避免果實直曬。達到采收標準時及時采收。
(二)水肥管理。番茄,黃瓜等果菜,在初花期適度控水,淺中耕,進行蹲苗,促進坐果,進入果實形成期,遵循少量多次原則,合理施用肥水,有條件的可采用滴灌設施,進行水肥一體化管理,促進產量形成。瓜類、茄果類、豆類蔬菜,應配合施用氮、磷、鉀肥,在產量形成關鍵期,可根據植株長勢進行葉面追肥,用0.3%—0.5%磷酸二氫鉀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噴施蔬菜葉面,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十字花科的甘藍、菜花、大白菜等,要先控后促,合理追肥灌水,可采用噴灌、隔溝交替灌溉、膜上溝灌等節水技術,以追施氮肥為主,薄肥勤施。 葉菜類蔬菜以氮肥為主,薄肥勤施。夏季高溫期澆水應選擇在上午10時之前和下午4時以后進行,尤其葉菜類蔬菜切忌在中午溫度高時澆水。
(三)防治病蟲草害。高溫高濕天氣時可噴灑1—2次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廣譜性殺菌劑。十字花科蔬菜可采用殺蟲燈、黑光燈、信息素誘捕和干擾迷向等綠色防控技術。及時清除菜田內及周邊雜草。及時防治病害,提倡2—3種藥劑交替使用,嚴格執行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多次收獲的蔬菜應先采收后噴藥,確保蔬菜安全。
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站
2023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