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南北學苑 ,作者天沛烈
今天由我為大家再次分享一下內蒙古玉米區劃和品種選育的相關情況。
一、引言
上次在該群里發了一篇關于內蒙古玉米區劃和種植的文章,一些數據引用的都是2017年的,而且很多盟市的數據也不全。這次把該文章重新整理一下,更新了最新統計數據和一些圖表,并加入了一些新的內容,現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數據有誤的地方,希望朋友們及時溝通改正!
(注:所有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智種網、中華糧網數據中心)
二、概述


內蒙古東西長約2400km,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km,橫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與8個省份相鄰,種植的玉米品種囊括了我國北方春玉米區的各種生態類型區,多樣性在全國也為少有。
2021年,全區玉米播種面積420.46× 104hm2,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61.1%;玉米總產2994.2×104t,占糧食總產的78.0%;玉米單產為7121.4kg/hm2。玉米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大農作物,玉米種植面積、總產分別占全國的9.7%、11.0%,單產比全國平均高14.0%,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6大糧食凈調出省之一,在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中占重要地位。(引自馮勇老師《內蒙古玉米品種推廣應用情況分析》)
根據以上描述,內蒙古的玉米區域劃分極其豐富,本文以行政劃分的方式從東北,到華北,再到西北共有12個盟市,其中阿拉善盟和烏海市基本沒有玉米種植,這里不再贅述,其它的10個盟市玉米種植都各有特點,首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各盟市的大概情況,然后再詳細解讀。(總-分-總)
從最東北邊的呼倫貝爾盟開始,該盟毗鄰黑龍江省,氣候特點與黑龍江基本一致,所種植玉米品種類型從極早熟到中早熟基本與黑龍江重合;興安盟,土壤瘠薄,四季少雨,基本無灌溉條件,熟期類型基本以中早熟和中熟為主;通遼市,遼西平原,氣候土壤類型單一,品種晚熟,以鄭單958類型為主,如果單從這方面考慮,所推廣的品種可以與黃淮夏播互通;赤峰市,山地丘陵區,從西北到東南玉米種植從極早到晚熟,覆蓋了整個熟期組;錫林郭勒盟,該地區零星以中早熟青貯玉米為主;烏蘭察布盟(市),土壤瘠薄,四季少雨,處于風口地帶,主要種植極早、早熟類品種;呼、包、鄂三區,該三個盟市的氣候特點基本一致,積溫都在2700-2800℃之間,玉米種植大部分都是地下水灌溉,這幾年品種類型都是以先鋒中熟類為主;巴彥淖爾盟,屬河套地區,雖然面積很小,但大部分是黃河水灌溉,土地肥沃,畝產很高。積溫在2800℃以上,品種類型基本以先鋒晚熟為主。通過以上簡單的介紹,毫不夸張地說,除西南玉米種植區外,全國各個區域推廣的熟期類型,基本都能在內蒙古找到適應的區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有種你就來,內蒙歡迎您!
三、內蒙古各盟市玉米區劃分述
1、呼倫貝爾盟
1.1呼倫貝爾市地處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東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總面積26.2萬平方公里,占自治區面積的21.4%。呼倫貝爾玉米主要種植區域集中在大興安嶺南部的扎蘭屯市、阿榮旗、莫力達瓦旗達斡爾族自治旗。為大興安嶺東麓,東北平原——松嫩平原邊緣,海拔200~500米熱量不足,晝夜溫差大,有效積溫利用率高,無霜期短,日照豐富,降水量差異大,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主要玉米種植區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典型的雨養農業。年平均氣溫在1.3-2.4℃之間,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18-30℃之間,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16-21℃之間。


1.3該區有效積溫1900-2450℃,玉米種植主要集中在扎蘭屯、阿榮旗、莫旗等三個地區,熟期主要是早熟和極早熟,近幾年在扎蘭屯中早熟的品種也有種植。推廣的品種主要有德美亞1、松科100、利禾712、德美亞3、利禾2026、利禾217、利合328等。
1.4該區域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問題是春季低溫,秋季早霜。老鄉們基本是機械化(小四輪)播種、田間管理,現在主要機收果穗。該地區育種方向:熟期早、適合機械化作業品種:前期抗低溫,后期抗大小斑病,抗倒伏倒折、抗穗腐病品種。
2、興安盟
2.1興安盟處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立體氣候特征明顯,四季分明,地區差異顯著。春季干旱多風,氣溫回升快,日較差也大。夏季溫熱短促,全盟大部地區夏季為2個月左右,西北部中山區則春秋相連,無夏季。全年最高氣溫出現于7月。秋季氣溫急劇下降,秋霜早。冬季嚴寒漫長,全盟大部地區為5—6個月,西北部林區長達7個月。全年最低氣溫出現于1月。年平均氣溫大部地區為4—6℃,西北部林區為-3.2℃。全年無霜期大部地區為120—140天,嶺西北為51天。光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全年太陽總輻射量大部地區為5500—6000兆焦耳/米2。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在373—467毫米之間,降水年際變率大,保證率低。年降水量的72—78%集中在6—8月。
2.2玉米種植面積


2.3該盟玉米種植面積主要集中在扎賚特旗、科右前期、科右中旗和突泉等幾個旗縣。其中扎賚特旗位于興安盟的最南端也是積溫最高的區域,種植品種主要以先鋒中熟為主,近幾年推廣的品種主要有利禾1、禾眾育11、松科706、辰諾501、利禾12等。
2.4興安盟地區大部分地區土壤為砂礫土,土地瘠薄,年降雨量不足500毫米,而且能灌溉的面積也很少,所以我針對該區選育品種就要耐瘠薄、耐旱、熟期最好是中早熟。
3、通遼
3.1通遼中部為西遼河沖積平原,海拔高度120~320米,其邊緣分布著固定、半固定沙沼,占全市面積的70.7%。年平均氣溫中部平原5~6°C,南部在6°C以上,北部山區為0~6°C。≥10°C的積溫魯北以南為3000~3200°C,魯北以北為2200~3000°C,霍林河地區為1900~2200°C。無霜期魯北以南為140~160天,魯北以北為140天以下。全市年降水量變化在305~485毫米之間,年降水的70%集中在6~8月份。
3.2玉米種植面積旗縣小麥(萬畝)玉米


3.3通遼玉米面積最大1179.4萬畝,但也是最難進入的市場。它地理位置屬于松遼平原的一部分,幅員遼闊,玉米品種非常單一:前幾年是白軸鄭單958,這幾年又換成京科968類型,最多的時候占到整個通遼市場的80%,(最近一兩年世斌338也有一定的市場)。分析原因之一是,通遼科爾沁地區有一個梅花味精廠和一飼料廠,大量收購濕玉米,農民俗稱水糧,而且味精廠白軸優先。因為大面積推廣單一品種導致玉米螟蟲災害極其嚴重,掉棒、螟折達到難以忍受的地步,自己曾開玩笑地說:如果把鄭單958改成轉基因的,在通遼市場完全可以再次創造出它曾經的輝煌!3.4通遼地區選育方向:種植方式:機井水灌溉,品種類型:鄭單958類型、白軸、含黃改血緣、熟期>130天積溫:2900-3100度攻克難點:抗玉米螟、抗青枯
4、赤峰市
4.1赤峰市位于燕山山脈和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多山地丘陵。海拔從300—2000米,全年平均氣溫一般為0-7℃,絕大部分地區有效積溫在1800-3000℃之間;西北部林區無霜期60-90天,中部、中南部110-120天,東南部130-140天。
4.2玉米播種面積


4.3據2020年統計,赤峰玉米播種面積920萬畝。通過以上信息我們不難看出,整個赤峰地區的玉米種植極其復雜,如果單從熟期上分,基本從極早熟(90多天)到晚熟(130多天)的都有種植,而且品種類型也復雜多樣。不用說赤峰,占整個赤峰總面積僅7%的松山區氣候類型就非常復雜,基本覆蓋了整個赤峰的玉米帶。
4.4赤峰地區的玉米種植方式基本屬于灌溉農業;種植密度基本在4000株/畝;在赤峰的大部分區域很少發生葉斑病,也很少發生倒伏,因此在該區域簽定出的品種多數都是棒大、產量高。但這幾年玉米青枯病發生嚴重。品種類型多樣,近幾年推廣的品種主要有:松科100、利禾2026、利禾712、利禾217、利禾12、禾育187、利禾1、禾眾育11、松科706、辰諾501、JK986、瑞普909、裕豐303等等。
5、錫林郭勒盟
5.1錫林浩特市地處內蒙古高原中部,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低山丘陵,北部為平緩的波狀平原,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地質結構穩定,極少發生地質災害。錫林浩特市地處中緯度西風氣流帶內,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309毫米,年均無霜期144天,年平均溫度0—3℃。


5.3這兩年蒙草抗旱邱老師的中早熟青貯、吉林金嶺種業的青貯以及部分內蒙古公司的品種在該地區推廣,有部分品種為常規種,種植區主要在牧區附近,圍繞馬鈴薯噴灌圈周圍種植為主。
6、烏蘭察布
6.1烏蘭察布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介于北緯39°37′~43°28′,東經109°16′~114°49′,烏蘭察布市地處中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特征明顯。因大青山橫亙中部的分隔,形成了前山地區比較溫暖,雨量較多,后山地區是多風的特殊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50㎜~450㎜,雨量集中在每年七、八、九月份。年平均氣溫一般在0℃~18℃之間,無霜期95天~145天。灰騰梁地區氣溫最低,一般在年1℃以下。
6.2玉米種植面積旗縣

6.3從2017年開始,地區政府鼓勵種植玉米進行輪茬倒茬作物,所以這兩年該地區成為早熟玉米品種的新戰場,由于馬鈴薯種植形成的全程機械化習慣,以后該地區應該容易快速適應中高密度種植。據統計,2020年玉米種植面積為153.63萬畝。適應種植品種熟期對照以德美亞1、利合328、利合228等為主,由于該地區屬于農牧交錯地帶,牧場附近的青貯玉米有一定面積,銷售的品種能探到禾育187熟期。
6.4該地區的選育方向主要以早熟、極早熟的青儲玉米為主,熟期可以偏長一點,達到中早熟。
7、呼市和浩特市
7.1呼和浩特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差異較大,其特點: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暫炎熱,春秋兩季氣候變化劇烈。年平均氣溫由北向南遞增,北部大青山區僅在2℃左右,南部達到6.7℃。最冷月氣溫-12.7~16.1℃;最熱月平均氣溫17-22.9℃。平均年較差為34.4-35.7℃,平均日較差為13.5-13.7℃。無霜期:北部山區為75天,低山丘陵區110天,南部平原區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時。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僅350毫米;平原區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區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鄉一前響村,年均降水達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鄉,年均降水量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鄉、黑城鄉、新營鎮一帶,年均降水量僅為335.2-362.8毫米。

8、包頭
8.1包頭屬半干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景色宜人,氣溫適度。全年平均氣溫為7.2℃,年平均風速1.2米/秒,年降水總量421.8毫米,年日照時數2882.2小時。全市無霜期為90~140天,山南平均130~140天,山北平均90~110天。據調查,固陽縣東北部的東公此老和大廟鄉無霜期平均為90天,最短只有61天,為全市最短的區域;最長的在東園鄉,平均為145天,最長可達158天。
8.2玉米播種面積


8.3包頭以大青山為界,北為達茂旗,屬于中早熟區,氣候特征、種植情況與烏蘭察布相似,南為土右旗,屬于中晚熟區。敕勒川,陰山下,土右旗就屬于敕勒川地區之一,該地區水利條件便利,土壤肥沃,同時,該地區玉米種子營銷最接近吉林。種植品種還是以先玉335類型為主。主要病害是紅蜘蛛與青枯病,特別是青枯病在黃灌區表現特別嚴重
9、鄂爾多斯
9.1鄂爾多斯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西、北、東三面被黃河環繞,屬黃河上中游地區。南與山西、陜西接壤,西與寧夏自治區、阿拉善盟毗鄰,北與巴彥淖爾市、包頭市接壤,東與呼和浩特市隔河相望。地理坐標為北緯37°35′24″~40°51′40″,東經106°42′40″~111°27′20″,東西長約400km,南北寬約340km,總面積86752km。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溫驟升,降水少,干旱多大風,氣候干燥,蒸發量大。夏季溫熱,雨水相對集中,局地的冰雹、洪澇災害頻繁。秋季氣溫下降快,霜凍來臨早,氣候秋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多大風,降雪少。年平均氣溫在5.3~8.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10~-13℃之間,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1~25℃之間,東部地區降水量平均在300~400毫米,西部地區降水量在190~300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7~9月。蒸發量大,年蒸發量為2000~3000毫米。
9.2玉米播種面積


9.3鄂爾多斯市主要種植區在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沿黃河23個鄉、鎮、蘇木內。以黃灌為主,由于該地區水熱條件極好,地勢平坦,土壤成因和地質構造與整個河套平原相同,同屬沉降型的窄長地塹盆地。現代地貌主要是由洪積和黃河挾帶的泥沙帶的泥沙等物沉積而成。海拔高度1000—1100米,該地區土壤類型可分為草甸土、沼澤土、鹽堿土、風沙土四個類型,其中以草甸土為主。草甸土是該區土壤中質地與生產性能良好的土壤。是培養穩產高產農田的基礎土壤。整個黃河沖積平原區,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在1%左右,全氮含量0.05%,速效磷含量12個PPM,速效鉀228個PPM。該區耕地面積達到130萬畝,其中有保證灌溉面積80多萬畝,1989年糧食產量達2億公斤。這一地區的開發前景相當樂觀,潛力很大。
9.4鄂爾多斯屬于國家西北春玉米區,自治區中晚熟玉米區。近幾年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有豐田6號(原內蒙古中晚熟對照,鄭單958類型)、利禾1號、禾眾育11、先玉1483、MC703等。正是由于該地區特殊氣候特征,成就了豐田6號在內蒙古西部區的迅速推廣。由于該地區土壤濕潤,氣候干燥,莖腐病高發,成為該地區淘汰品種的關鍵病害。先鋒類型品種在該地區產量過關,差別就看抗莖腐病能力上。
10、巴彥淖爾盟
10.1巴彥淖爾市地處中緯度地區,位于大陸深處,遠離海洋,地勢高漫,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這里冬寒夏炎,四季分明,降水少、溫差大,日照足、蒸發強,春季短促,冬季漫長,無霜期短,風沙天多,雨熱同季。巴彥淖爾市年平均氣溫7.4~8.8℃,極端最低氣溫~30.5℃,極端最高氣溫40.1℃,霜期146~151天,年平均降水量174毫米,由東到西遞減,年際變化大。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33.5千米,年引水近50億立方米,形成大小湖泊300多個(水域面積300畝以上的湖泊有100多個)。其中:烏梁素海水域面積293平方千米(合44萬畝),平均水深1米左右,最大水深4米,運行水位1018.8米至1019.2米,庫容4.28億立方米,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濕地。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是全國三大灌區之一。
10.2玉米種植情況巴彥淖爾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量少,蒸發量大,風大沙多,但屬于黃河水灌溉區,土地肥沃,雖然玉米面積較小但單產較高,是國家西北春玉米區與自治區中晚熟與晚熟種植區,前幾年主要品種集中在鄭單958類型,近幾年先鋒晚熟類推廣面積較大,如先玉1225。烏拉特前旗的小佘太、朝陽、明岸地區以中早熟品種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