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保供京津冀三地市民的“菜籃子”企業,春節期間就一直堅守生產一線的緣知味農業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新年按下“快進鍵”,隨著調崗輪休工人全部返崗,公司種植基地、包裝車間里一派熱火朝天。
“基地大棚里的菜現采現摘,直接拉到包裝車間進行打包裝箱。”公司總經理陳坤說,公司每天都有170噸新鮮蔬菜從這里發往京津冀及山東、遼寧等地商超。
在包裝車間里,42歲的于文秀正熟練地進行蔬菜分揀、稱重、包裝等工作。來自江蘇的她,在這里已經工作6年,經過不斷成長,已經從普通工人晉升為生產主管。“我們包裝的菜有茴香、小白菜、黃瓜等近百種。”
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里,育苗大棚里一片綠意。經過組培脫毒的草莓苗生長旺盛。這些幼苗經過擴繁、生根后,將移植到苗棚內進行煉苗。公司組培中心技術人員劉次次說:“我們將草莓苗進行脫毒,通過擴繁、生根等階段,再將瓶子直接拿到苗棚。瓶內環境是高濕無菌的,我們會打開瓶子縫隙,讓幼苗慢慢適應外界的濕度、溫度等環境,一周后將苗根部粘連的培養基清洗干凈,移栽到穴盤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一棵棵抗病、高產的脫毒草莓苗就培育完成了。”
公司的自動化智能溫室內,一排排整齊的番茄藤蔥蔥郁郁,枝葉間鑲嵌著一顆顆番茄在技術員的精心呵護下已逐漸長大成熟,圓鼓鼓、紅彤彤,煞是喜人。這些小番茄源自航天育種,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利用計算機控制軟件進行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灌溉系統控制等,結合無土栽培技術,使其擁有最佳生長條件,實現一年四季產果。
每年春天,公司都會開展航天育種春季作物聯展,目前,返崗后的員工已進入忙碌的航天育種工作,為各航天育種新品種精彩亮相作準備。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為支撐“種業之都”建設,北京市積極推動建設國家級現代種業發展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業中關村”,為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作出“北京貢獻”。
于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是打造“農業中關村”的重要一極。園區總面積5萬畝,擁有3萬畝育種展示基地、千畝新品種展示基地,目前已集聚了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林科學院等4家高校院所,以及先正達集團、法國利馬格蘭、北京京研益農等6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今年,園區將按照“兩區兩中心”的戰略定位,聚焦種源安全、緊跟科技前沿,進一步完善綜合性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商業育種發展。“力爭把園區打造成為種業體制創新的‘試驗田’,現代種業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成長田’,民族種業領軍企業的‘孵化田’,面向世界、輻射全國農作物新品種生成的‘培育田’。”于家務鄉黨委書記陳樹立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