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出臺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政策實施細則
河南省國資委:盡快實現河南種業集團組建掛牌
創造多項第一的種業產業園在濟奠基 濟南打造北方種業之都有了“硬核”支撐
甘肅將落實種業振興行動和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2個《實施方案》部署要求,扎實推進種業振興重點任務,在種業振興上有實質性進展
合肥出臺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政策實施細則
對省級以上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場(區、庫、圃),每年給予20萬元獎補;通過國家審定的畜禽、水產新品種(配套系),每個品種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2月6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合肥市制定了《2022年合肥市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政策實施細則》,規范資金使用,保障政策落實。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期間相關項目內容可以享受政策,今年6月份進行申報。
該細則涉及15個方面項目內容,包括種質資源保護場(區、庫、圃)建設、新品種、招引企業等。根據細則,我市對省級以上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場(區、庫、圃),每年給予20萬元獎補。對省級以上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場(區、庫、圃),每年給予10萬元運維經費獎補。對新認定的祖代種畜禽場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分別給予10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對用于新品種研究、培育及種植示范等面積相對集中連片50畝以上,合同租期3年以上的,每年給予土地租金50%獎補,每畝不超過500元,每個企業不超過10萬元。種業企業在南繁科研基地(不包括省農業農村廳南繁基地)相對集中連片100畝以上,合同租期3年以上的,我市將每年給予土地租金70%的獎補,每畝補助金額不超過2000元,每個企業不超過50萬元。
在新品種方面,通過國家審定的畜禽、水產新品種(配套系),每個品種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經主管部門審定具有重大推廣價值的優良新品種,我市將按其當年推廣銷售額的10%予以一次性獎補,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獎補資金用于新品種研發。
在科研成功轉化方面,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研發團隊在肥實施種業科技成果轉化、轉讓,以品種權、專利等知識產權作價到種業企業投資入股,對作價500萬元以上的給予10%,最高100萬元資金補助。
細則明確,支持種業企業、生物育種機構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圍繞水稻、小麥、玉米等品種開展良種聯合攻關及生物育種技術研究,選育具有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突破性品種。項目獎補總額不低于500萬元。
河南省國資委:盡快實現河南種業集團組建掛牌
2月6日消息,據河南省國資委,2月3日,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李濤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河南種業集團組建情況匯報,針對存在問題研究相關對策。河南種業集團主要負責同志作匯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衛文星、省政府國資委二級巡視員唐傳斌及委有關處室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在聽取匯報后,李濤指出,組建河南種業集團是河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重大舉措,是樓陽生書記和王凱省長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事關國有經濟布局重構的大事要事。河南種業集團要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意圖,聚焦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在完成初步組建的基礎上,加快轉段、加快規范、加快出彩,成為糧食安全“先行軍”、種業振興“頂梁柱”、種業科技創新領域“國家隊”。
一是明確戰略規劃。戰略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首要問題。要做實做好三年規劃。要立即啟動“十四五”規劃(2023-2025年)編制工作,設立戰略咨詢委員會,充分借助“外腦”,繪好發展藍圖。要聚焦主業整合資源。樹立全省視野,盡快完成畜禽種業相關企業資產劃轉,通過市場化方式整合林果花卉種苗、水產種苗等業務板塊優質標的,打造業務齊全的現代化綜合性種業集團。要積極尋求戰略合作。秉持開放心態,通過業務合作、股權合作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招引重大項目落地,壯大企業規模。
二是明確治理機制。盡快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確要求。要完善治理結構。建立健全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等治理主體,重點是加強和規范董事會建設,推動協調運轉、有效制衡。要完善組織機構。按照扁平化原則,構建職能清晰、精簡高效的內設機構。要完善運營機制。學習鄭煤機“四制”改革經驗,常態化運行“三能”機制,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員工能進能出。要完善管理制度。對標行業一流制定本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嚴格落實投資監管、主業管理、合規管理等監管制度要求。
三是明確業務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第一要務。要推動科技創新。加強與神農種業實驗室、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構建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實現相互賦能、共同壯大。要用好上市平臺。省政府國資委即將出臺推動省屬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意見,秋樂種業作為北交所種業第一股,是種業集團的一大王牌,要充分運用市值管理等手段實現價值最大化。要努力創利增效。對標“一利五率”等主要效益指標,實施精細化管理,強化成本管控,做到“目標訂起來、考核領起來”,最大限度創造利潤。
四是明確管理體制。推動種業集團發展壯大是有關部門的共同責任。要實施協同監管。探索有別于直接履行出資人的監管模式,明確省政府國資委、省農科院和企業三方的權責邊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實施智能化監管。省政府國資委已建成覆蓋全部出資企業的智能化監管平臺,所有事項都將納入在線監管體系,做到“無平臺不監管”。種業集團要主動對接,盡快實現各項數據接入。要推動股權多元化。在子公司層面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條件成熟時探索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
五是明確組建安排。盡快實現組建掛牌是當務之急。要完成注冊登記。爭取利用省涉農基金解決資本金不足問題,或采取分批到位形式,不因資本金問題影響公司正常運行。要盡快配齊班子。主動做好向組織部門的匯報溝通,加快配齊配強企業領導班子。要籌劃揭牌儀式。研究用好注冊地優惠政策,考慮與其它新組建涉農企業集中舉行揭牌儀式暨項目簽約活動。
創造多項第一的種業產業園在濟奠基 濟南打造北方種業之都有了“硬核”支撐
種子是農業發展的“芯片”,良種則是畜牧產業發展的“芯片”。2月4日,山東未來畜禽種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在濟南市鋼城區奠基。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產業園規劃建設的家畜基因編輯育種中心等多個創新平臺均為全國或全省首個,將為濟南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提供“硬核”科技支撐。

2月4日,山東未來畜禽種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在濟南市鋼城區奠基。
基因編輯育種、重大動物疫病研究……這里研究的都是最前沿科技
當前,世界種業正迎來以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作為畜禽種業大省,山東如何突破種源等“卡脖子”技術,加快推進山東畜禽種業強省建設,成為擺在山東畜禽種業科研人員面前的重大命題。
“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是我國追趕世界科技前沿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給未來畜禽領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李長勝說,為此,山東省農科院聯合鋼城區人民政府共建山東未來畜禽種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總規劃面積1900余畝,總投資21億元,著力解決畜禽種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加快提升山東省畜禽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打造成為引領山東省乃至全國畜禽種業發展的樣板。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省農科院要打造全國畜禽種業發展樣板還真不是喊口號,該院在畜禽種業發展方面有著雄厚的科研實力。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全國首個SPF雞群以及當時亞洲規模最大的SPF雞場、北方農區第一個國審肉羊新品種魯西黑頭羊、在奶牛種質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的奶牛良種等,都是由該院研發完成。
根據山東未來畜禽種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產業園將主要建設家畜基因編輯育種中心、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獸藥GLP與GCP(GCP/GLP,即獸藥臨床效果評價和安全評價)平臺和保種繁育基地四大平臺。其中,家畜基因編輯育種中心將打造全國第一個家畜基因編輯育種平臺,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是山東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導承建的山東省第一個涉農動物P3實驗室,獸藥GLP與GCP平臺是全省第一個無特定病原的實驗動物平臺,全國省級農業科研院所中唯一的獸藥雙G評價中心,山東省唯一的擁有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雙許可的涉農機構。
“目前,我國畜禽種業發展對標歐美等種業發達國家,還存在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不足和育種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所副所長劉桂芬說,像我國近千個地方畜禽品種中,有18%的品種瀕臨滅絕,50%的品種急劇下降,還有95%的品種沒有開發利用。同時,我國畜禽種質遺傳質量不高,核心種源仍依賴進口,奶牛核心種質對外依存度達70%,白羽肉雞高達90%。
下一步,隨著產業園建成并投入使用,這些畜禽種業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有望被一個個攻克。劉桂芬說,家畜基因編輯育種中心可通過對奶牛、生豬等家畜的基因進行編輯,從而得到定制化、精準化創制的新種質新品種。而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則讓科研人員擁有了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進行研究的條件。
濟南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有了“硬核”科技支撐
山東是畜牧業大省,同時也是畜禽種業大省,目前山東畜禽種業年產值300多億元,穩居全國前列。劉桂芬說,目前,山東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面上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共普查到30個畜種、434個畜禽品種、26006462頭(只/羽/匹/峰/箱),普查品種占所有畜禽品種近半(全國總計948個品種),普查數據量位居全國第一。
同時,山東還具有引進品種選育較快、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較全等優勢。劉桂芬表示,未來,山東畜禽種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圍繞建設種業強省,加強科技自主創新,引領全國畜禽種業發展。
對于志在打造北方種業之都的濟南來說,高起點、高標準建立的山東未來畜禽種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無疑是給濟南種業群山中崛起高峰提供了一個好機會。
2022年5月,濟南市發布了《加快現代種業創新發展全力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的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將濟南打造成為種業研發創新活力強勁、種業企業聚集效應一流、種業會展交易國內領先、發展環境最為優越的種業高地,成為立足山東、輻射全國、全球知名的“中國北方種業之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來畜禽種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規劃中也明確,圍繞四大創新平臺延鏈、補鏈、強鏈,構建“種質資源+集成創新+中試研發+產業培育”的畜禽種業全產業鏈生態圈。產業園還統籌布局了畜禽種業全產業鏈,包括研發、生產、加工、服務、流通、旅游、文化等功能板塊,最終將在鋼城形成畜禽種業、動保、飼料、屠宰加工、預制菜和畜禽品牌六大產業集群。
與濟南市《加快現代種業創新發展全力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的行動方案》相呼應的是,產業園還在會展交易方面進行了布局。劉桂芬說,產業園將做好展覽展會支撐機制,未來園區會召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特色畜禽品種大會暨中國地方畜禽品種種業創新發展論壇,圍繞畜禽種業、動保產業、共性技術等領域分享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產業發展方向,傾力打造最具全球影響力的頂尖畜禽種業盛會。
甘肅省突出抓好種業基地建設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
在2月1日召開的全省農業農村局長會議上獲悉,我省將落實種業振興行動和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2個《實施方案》部署要求,扎實推進種業振興重點任務,在種業振興上有實質性進展。
今年10月前將完成西北種質資源保存與創新利用中心建設,及敦煌種業玉米、省中草藥2個種質資源庫改造提升,年底前全面完成11個農作物種質資源鑒定圃建設。繼續以玉米、馬鈴薯、肉牛、肉羊為重點開展良種聯合攻關,突出抓好種業基地建設,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新建和改造“四化”(規模化、機械化、水肥一體化、信息化)玉米制種基地30萬畝、“三化”(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馬鈴薯良種基地20萬畝、高標準瓜菜制種基地5萬畝。
深入實施省級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支持“一中心六基地”開展“卡脖子”農機裝備研發,分區域分產業分環節突破農機化裝備技術制約瓶頸,制種玉米去雄機、低損收獲機要抓緊改進提升,馬鈴薯農機裝備要加快中試熟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機具等要盡快實現小批量生產。
爭取中央和省級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5億元以上,實施農機深松深耕整地500萬畝以上,在18個縣區開展糧食生產薄弱環節農機裝備省級累加補貼,布局建設80個機械化先導示范區,力爭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6.7%,丘陵山區機械化率達到62.8%。
同時,培育高素質農民2.5萬人以上,完成農村實用技術人才職稱評定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2000人以上。加強農技骨干人員培訓力度,支持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主體承擔更多技術推廣和應用示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