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經云南省科技領導小組同意獲批建設,實驗室旨在加快云南高原現代農業種業創新發展,實現種源核心技術與戰略品種自給,提供云南省農作物育種公共研發平臺。
近年,多地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等紛紛聚力興建種業聯合實驗室,整合資源,延長種業創新鏈,共同推進中國種業振興。

云南省科技廳供圖
以本地特色種源為底色
當前,云南省生物種業創新資源較分散,研發與市場“兩張皮”的問題,獲批建設的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將針對目前現狀,構建從優異種質利用、品種選育、良種繁育到市場推廣的現代種業創新體系,加快提升云南農業種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先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能力和全產業鏈技術服務能力,助推云南成為全國特色作物的重要區域性生物育種中心。
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以“核心實驗室+功能實驗室+區域實驗室+科創基地+種業基地”為架構,匯聚國內外高水平育種人才,以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特色優勢種類為重點,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和特色優異基因發掘利用,基因編輯與智能設計育種等高效育種核心技術研發與集成,突破性品種高效繁育與示范,實現云南省育種技術的提升與迭代,支撐云南省重點產業種業發展。
據悉,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登記為獨立事業法人,聯合省內相關高校、院所和企業共建,建設集政、產、學、研、用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預期通過 5——10 年,將實驗室建成高原特色農業主要作物種類的育種 4.0 技術平臺,構建省級院所大學創新資源橫向聯通、省州縣科研推廣單位上下貫通、種業鏈科企前后融通、國內國際科研合作內外暢通的新型全省種業創新體系。
多地實驗室展開建設
山西省:創建雜糧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山西實驗室和部省共建有機旱作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高質量建設神農種業實驗室,已組建6個創新團隊和運行管理團隊,建設完成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綜合試驗區近7萬平米。
湖北省:搭建校企共建育種創新共享平臺,推動育種企業參與共建“洪山實驗室”,產學研用一體運行格局初步形成。
湖南省:加快岳麓山實驗室建設,已建成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的分子育種、生物智能大數據2大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優化重組“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首批2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之一。
海南省:組建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資助76項 “揭榜掛帥”項目,成立農業農村部基因編輯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
除了投入建設實驗室之外,各地在加大財政收入、發揮基金引導、加強信貸服務、強化科技創新、加快人才培養、打造龍頭企業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種業高質量發展加速落實。
種業+跨界,更多研究樣本
2022年7月,岳麓山實驗室、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揭牌。“破譯”種子的“核心密碼”是這兩家實驗室的“主責主業”之一。10月,岳麓山林木航天育種聯合實驗室簽約暨揭牌儀式在長沙舉行。該實驗室由湖南省林業科學院與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共同發起組建。
據了解,湖南林草種質資源豐富,現有種子植物5000多種,收集保存林木育種資源超過10000份。聯合實驗室組建即航天育種項目的實施,將高效整合林業種業、航天育種領域優勢科技資源,力爭突破現有油茶品種產量和品質瓶頸,縮短育種周期、提高育種效率,實現技術突破和資源創新,以油茶產業的蓬勃發展推動全國油料產能提升,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貢獻力量。
2022年11月,專門研究“農業芯片”的實驗室——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在南京揭牌成立。鐘山實驗室集結了江蘇省最強生物育種領域科研力量,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江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四方共建。
萬建民介紹,鐘山實驗室已明確三大研發方向:一是挖掘重要優異基因、種質資源;二是突破高效生物育種關鍵技術;三是選育突破性新品種。
當前,全球種業已開啟“常規育種+生物技術+信息化”的育種“4.0時代”,育種效率大幅提高,正由“經驗”向“科學”轉變。據了解,面對江蘇“十四五”提出全力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目標要求,鐘山實驗室將充分發揮江蘇區位優勢和綜合實力,統籌整合生物育種領域科技力量,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協同打贏種業翻身仗。
海南省氣候中心今年成立了南繁種業氣象服務專班,和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共同簽署共建南繁氣象科技聯合實驗室備忘錄。雙方將通過學科交叉、融合與協作,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研究和平臺優勢,為南繁種業生產提供支撐。
來源丨春城晚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氣象報社等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