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種子銷售收入預計突破100億元,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額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從古至今,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是國家發展的“定海神針”。如何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這離不開農業的“芯片”——種子。
合肥種業基礎條件良好,擁有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種子企業。全市持證種業企業增加至241家,入選國家優勢陣型種業企業6家,居全省第1位。涌現出安徽荃銀高科、合肥豐樂種業等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種子企業。
來自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市種子銷售收入預計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10%。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額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
合肥種業發展局面良好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農業用種主要依靠農民自選、自留。1979年以后,種子生產專業化,開始以縣為單位統一供種。2000年,以“種子工程”啟動為標志,種業開始真正成為產業。
合肥種業,起步早、發展快,創新力活躍。近年來,以荃銀高科、豐樂種業為代表的一批種子企業埋頭科研攻關,為合肥市在全國種業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貢獻了關鍵力量。
1997年,豐樂種業成為在主板上市的全國種業第一股。其科研和市場營銷體系完成了在全國主要生態區的布局,熱帶種質資源在溫帶的利用技術全國領先。雜交水稻種子產業和玉米種子產業規模和實力雄厚;常規水稻種子、小麥種子產業呈強勁發展態勢;西、甜瓜種子擁有良好的市場美譽度。
2010年,荃銀高科成為創業板種業第一股。其種業綜合實力及雜交稻研發、推廣居全國種子企業前2位,海外業務規模居第1位。2021年荃銀高科銷售各類農作物種子1億公斤以上,種業收入16.25億元。
2015年,江淮園藝在新三板上市(已退出,擬在A股上市)。這家專業從事瓜菜作物種子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西、甜瓜系列品種研發及推廣能力全國排名前五,省內排名第一,南瓜科研水平及市場份額居全國首位。每年有15~20個新成果推向市場開展成果轉化,年推廣面積200萬畝,產品市場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豐大種業在“節水抗旱稻”領域深耕研發推廣,節水抗旱稻種質資源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產業體系布局北方稻區、華南、長江流域等種植區。
國豪農業在油菜種子領域省內排名第一,國內排名前五。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品種,連續多年保持30%~50%的增長幅度。
經過持續多年發展,合肥形成以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瓜果蔬菜、畜禽水產等各具特色的種業龍頭企業,引領全省乃至全國,種業發展局面良好。
打造種業上市公司合肥板塊
最新數據顯示,合肥市持證種業企業已達241家。國家級農作物育繁推一體化企業8家,位居全國第2,A股上市企業2家,位居全國第1,具備農作物種子進出口資質企業18家。2022年,全市種子銷售收入預計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10%;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額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
今年,荃銀高科(水稻)、豐樂種業(水稻)、安徽皖墾(小麥)、安徽國豪(油料)、江淮園藝(蔬菜)等5家農作物種業企業入選“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富煌水產(鯰鮰類)入選水產類“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國家種業扶優陣型企業。

位于荃銀高科的農業部雜交稻新品種創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進行相關實驗檢測
為了強化種業改革發展創新舉措,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國種業發展中打頭陣、挑重擔、當主力、作貢獻,合肥以頂層設計和種業龍頭引領為抓手。
根據《種業之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到2024年合肥將初步形成“種業之都”基本框架,培育全球種業10強企業1家、全國10強企業2家,水產良種領軍企業1家,打造種業知名品牌10個以上。
合肥將全力打造種業上市公司合肥板塊,推動皖墾種業、富煌水產、安徽國豪、豐大種業等一批種業企業上市。預計到2024年,全市新增上市種業企業2家以上,總數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來源:合肥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