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圍繞“粵強種芯”目標,以“種業+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為核心路徑,以資本助力打通種質資源、技術攻關等產業“卡脖子”問題。種業集團對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形成落實廣東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行動計劃,邁向“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目標。
以資本為紐帶 構建種業三大平臺
種業集團圍繞“粵強種芯”目標,突出“資本運作”和“互聯網+”打造種業資本運作平臺、種業科創及成果轉化平臺和種業交易信息化(大數據)平臺。一是成立廣東種業振興基金,打造省級種業產業資本運作平臺,以不低于1:2的帶動比引入社會金融資本,逐步形成百億基金規模。該基金重點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企業,并以生豬和水稻為核心,聯合華農大與相關企業,打造生豬種業科技龍頭企業和農作物種業公司。二是設立種業創新研究院,聯合優勢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建種業科研創新聯合體,打造關鍵品種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三是構建種業交易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匯集人才、科技、資本和市場等要素,推進種業產業數字化,打通種業上下游產業鏈,解決種子溯源、虛假種子等種業市場難題。
以科技為支撐 保障糧食安全
種業集團整合廣東種業企業和科研專業優勢,攻克生豬、白羽雞等種源難題,并加強作物、水產優勢領域研究。在培育水稻方面,種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林青山凝聚華農大、廣東省農科院等專家團隊,圍繞廣東絲苗米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種質資源的研究和開發。二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通過跨境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三是“種出糧進”探索新時代糧食安全保障模式,作出新貢獻。
以產業為抓手 為農民裝滿“米袋子”鼓起“錢夾子”
種業集團還建設起一批產業示范基地。2022年,種業集團與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恒健控股公司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在清遠英德下步村開展了總計200畝的水稻新品種示范試驗,以及“水稻+禾蟲”和“水稻+禾花鯉”綠色種養新模式的示范試驗,幫助當地村民進行種植技術培訓、農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通過示范帶動,適度的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種植、優質香稻商品化,推行品種培優、品質提升,預計每年可為全村增加收益600萬元,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