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太空育種(zhong)技術培植的(de)各種(zhong)果蔬(shu)、花卉。
太空育種的蔬菜水果是啥味兒?眼下,神舟綠鵬通過太空育種技術培植的甜糯玉米、貝貝南瓜到了成熟期,不少市民通過手機下單,“嘗鮮兒”成功。
航天技術正多方位地服務國計民生,應用于農業育種便是其一。一批太空種子經過“上天入地”后,形成新的種質資源。這些航天新品種經過幾代地面種植,嚴格篩選、鑒定和選育后,進入市場走上百姓餐桌。
航櫻小番茄串聯成線,身材比例各不同的辣椒已經成熟,長相酷似“外星人”的南瓜形狀奇異……通過精心制定的種植方案,輔以科學管理和遴選,這些太空種子長勢良好,部分太空育種作物已經作為新品種進入市場。
今年4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隨同三名航天員一起返航的,還有一批經歷了“太空游”的副中心種子。這批種子涵蓋農作物、林草花卉、中藥材和微生物種質材料。參與空間搭載實驗的科研單位收到交付的搭載材料后,按照研發計劃陸續展開了相關實驗。那么,為什么要攜帶種子上太空?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航天育種有哪些優勢?
“太空中的環境更為復雜,經歷微重力、復雜磁場等宇宙環境的作用,尤其是接受太空宇宙射線的‘洗禮’,種子的突變幾率能得到大幅提升。更為重要的是,與經過地面物理輻射的植物材料相比,太空種子的致死率會顯著降低。”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趙輝表示,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航天育種最大優勢是空間誘變材料的變異率高、致死率低、育種周期短,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創制罕見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源,形成攜帶高產、早熟、抗病、耐脅迫等優良性狀的新種質資源或新品種。
太空育種,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作物品種性狀的改變,如產量、抗病性等。在神舟綠鵬示范展示大棚內,科技人員晏武以航椒S605品種為例介紹說:“相比現在市場上很多口感濃辣的螺絲椒,這款屬于微辣型。濃辣口感更符合西北、湖南、湖北等地的人群食用需求。而在北方,譬如北京及周邊,以及山東、河北這一帶的人不是特別能吃辣。這個微辣型品種實現了作物性狀的改變,突出辣椒香味兒同時降低辣度,更適合華北地區人群的口感需求。”
目前,示范展示大棚內作物總數達529種,其中航天番茄、航天辣椒等茄果類共計317個品種及組合;甜瓜、南瓜、黃瓜、觀賞瓜等瓜果類共計172個品種及組合;草莓、花卉等組培種苗類共計40余個品種。
此外,神舟綠鵬公司還通過組培技術,成功選育出太空樹莓、太空蘆竹、太空微型月季、太空香蕉、太空蘭花等植物新品種40余個。航天育種優勢品種經過示范推廣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種植戶的歡迎,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同時,針對家庭園藝的需求,神舟綠鵬公司還推出小包裝家庭園藝種子。
在神舟綠鵬技術人員袁虎新看來,太空種子種出來的蔬菜水果,是育種家們根據市場需求和菜農果農的生產需要所選育出來的新品種,具備以往一些地方品種和常規品種所不具備的特點和優勢。“對消費者來說,航天果蔬的口感更好,味道更濃郁,維生素含量或含糖量更高,新品種會更受市場的歡迎。對于生產者而言,航天品種高產、早熟、抗病性強,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收益,還可以降低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更加綠色和環保,符合我們現代文明生活的理念。”
天上的育種試驗不斷,成果顯著。地上的作物茁壯成長,收獲頗豐。
太空育種是創新現代農業種質資源的有力手段。趙輝已在航天育種領域耕耘了30余年,見證了我國太空育種的起步與發展。“打好種業翻身仗,小種子也可以迸發大能量。”













